四川新聞網

首頁 > shouye > 中新網四川

斯慈平:論川劇傳承保護中的藝術修養
2025年03月10日 14:08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從懶“二黃”“勤”練功 論川劇傳承保護中的藝術修養

  當下,文化繁榮發展政策利好不斷,為川劇藝術傳承保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作為川劇藝術的一名從業者,要抓住機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強文化、音樂、表演諸方面學習修養,在四功五法上做足功課,出戲出成績,不負韶光和偉大時代。

  懶“二黃”,勤“西皮”,是川劇老輩人流傳下來的皮黃戲的演藝技巧和要求。但在目前的舞臺應用上尚存在不少遺憾,一本苦“二黃”、一出“陰調”戲,卻唱出了“西皮”的高亢、剛毅、快節奏,一根竹筒似的從頭硬到底,演員唱的神完氣足,滿滿當當,把一出悲劇唱的激越澎湃,氣概昂揚。比如《三祭江》的一祭,老藝人在音樂、行腔和板式上都是有規范的。“陰調”的音樂是舒緩的,低沉圓潤的,而不是一驚一乍、慷慨激昂的。演員唱起來也是不急不緩、從容自若的,聲音從弱拍起,往下墜,有強烈的呼吸感,如泣如訴,要唱的飄飄忽忽,不是滿實滿載。低音區要讓觀眾全神貫注屏住呼吸體會,情緒高潮到來時,能把觀眾的心抓起來,發緊生疼。陰調的鼓板要輕,要緩,慢一點,不能攆,墜到演員唱腔后面,把鼓板打得不情不愿,無可奈何,再不下板就頂板了,如此增強悲劇氛圍,共同完成一部戲的精彩演繹。

  如何傳承前輩藝術家的藝術精髓,把懶“二黃”以及五大聲腔唱好、唱出彩呢?要勤讀本本,勤唱音律,勤練氣息,勤授師學。

  勤讀本本

  就是讀書,讀劇本。作為藝人,都有從小練功的要求,少了許多文化學習的時間。但這并不影響藝人的文化修養,過去許多有成就的老藝人就是如此。他們的學習就是通過讀劇本、反復讀劇本,從識字開始,了解劇情,熟悉劇中人物,進而演繹劇中人,演活歷史和人間百態。

  戲劇演員是作為公眾人物存在于社會的,一舉一動和社會形象地位都由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藝術成果確定的。你站上舞臺,臺下就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你,你只能好,只能出彩,沒有退路。所以,有許多藝人在戲劇行經歷過一段演藝生涯之后,都會有文化學習的自覺。為了演好一個角色,他們不僅限于讀劇本,還會找來歷史書籍學習。他們中有許多演員看書看出了門道,到后來成為編劇、導演,成長為全能型的藝術人才。

  勤唱音律

  過去的許多老藝人,不光戲唱得好,還會把每一出戲硬場面的鑼鼓音樂、軟場面的胡琴音樂倒背如流。一個藝人能做到這個程度,那是了不起的。

  演員的唱功講究字正腔圓。要做到唱腔圓潤、自然流暢,悅耳動人、感動觀眾,就要熟知劇情里的音樂設計,跟著音樂的節奏走。戲劇行里有一個老規矩,演員演唱結束,在向觀眾鞠躬致謝之后,都會向樂臺鞠躬致敬,演員得到的花錢也會分一部分給樂臺。這里不只是體現一個演藝團體團結合作、表達友情的一種方式,還傳遞出演員對于樂臺音樂的倚重。一個優秀的演員,應當盡可能地熟悉川劇五大聲腔的音樂,把各種音樂的結構和特點記下來,更好地服務到每一個劇目的演唱之中。

  勤練氣息

  最早時候的川劇演出沒有傳聲系統,完全靠藝人們嗓子硬唱,從第一排到最后一排都能聽得清清楚楚。這些金嗓子、鐵打的嗓子是怎么練就的呢?就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持之以恒、永不停歇的練習。拉長音,吊高音,練到能把聲音在口腔里豎起來,能找到回聲,找到聲音在口腔里二次碰撞后發出的共鳴。

  現代電子技術發達,話筒、耳麥一個曬一個高級,演員發聲即便很輕微,都能傳出高音來。于是,偷懶的人找到了借口。可是唱功是一門功課啊!怎么可以偷閑惰怠呢?一些演員走上幾圈臺布就氣喘吁吁,唱腔低不下去,頂不上來,沒唱幾句,氣息就不夠了,這都是懈怠懶惰埋下的禍根。要重視起來啊!

  勤授師學

  戲劇是一門特殊的藝術,他的學習傳承不是書本上、課堂上就能得來的,更多的是要依靠老師(師父)口傳心授、耳提面命,許多特殊技藝和表演方式是不可言說、只能意會的,必須面對面示范。要知道,川劇的學習傳承很復雜,很多劇目都要一個戲一個戲的教學,哪里是拿著基本的譜腔,鑼鼓一響,你就可以登臺表演的呢!

  川劇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永遠是川劇的未來。作為川劇藝術工作者要研究和重視川劇藝術的特點,珍惜老藝術家資源,珍視古老的甚至是笨拙的傳承訓練方式,扎扎實實學好專業技能,扎扎實實做好四功五法基本功課,扎扎實實一個本子一個本子傳承學習,更多更好地傳承川劇藝術經典,讓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綻放活力,永遠流傳。(作者系綿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斯慈平)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色98视频都是亚洲国产精品 |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 青青青免费国产在线91 | 亚洲欧美在线网址 | 五月天在线亚洲牛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