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飛馳的列車上,一套“隱形”的智能系統正悄然改變著城市交通的運維模式。
這套由成都高新區企業交大光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新一代城市軌道交通智能供電綜合監控系統”,深度融合云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供電設備遠程監控、故障預警及智能運維全周期管理,已在成都首條時速160公里智慧地鐵完成工程驗證。該系統通過數字孿生與邊緣計算架構優化,構建起城市軌道交通供電安全智能防護體系,成為城市基建數字化轉型的標桿實踐。

作為列車運行的“動力心臟”,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著市民出行安全與效率。面對成都軌道交通網絡高速化、智慧化的發展趨勢,傳統人工巡檢模式已難以滿足運維需求。在19號線二期工程中,項目團隊首次將“供電監控”與“智能運維”深度融合,構建起覆蓋全線路的數字孿生平臺。不僅填補了國內軌道交通智慧供電領域的技術空白,相關核心關鍵技術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20余項,打破了國外企業在該領域長達十年的技術壟斷。目前,這項創新成果已從單線試點走向全域應用,成都地鐵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等8條在建線路全面接入該系統,未來將串聯雙流國際機場、都江堰景區等重要節點,實現航空、旅游與軌道交通的“零距離接駁”。

技術的突破帶動了產業鏈的升級。隨著智能供電系統的推廣應用,成都軌道交通產業正從設備制造向“技術+服務”轉型,已吸引中車四方、中車長客等30余家上下游企業落戶本地,形成覆蓋研發設計、智能裝備制造到智慧運維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在此過程中,通過ERP系統與iTOP智慧運維平臺等工具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當前,成都正加快氫能源列車、5G全自動市域列車等前沿技術研發,相關成果已延伸至新能源裝備領域,為智慧城市電網建設提供技術儲備。

更令人矚目的是,這項“成都智造”已沿著“一帶一路”走向國際舞臺。2023年落地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供電監控工程,首次實現中國軌道交通供電標準和技術整體輸出,預計將帶動沿線區域經濟增長超百億元。而在成自宜高鐵、渝昆高鐵等國家干線工程中,該系統同樣承擔著供電安全保障重任,為成渝地區加速邁入“1小時高鐵圈”提供技術支撐。
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深入推進,成都計劃三年內實現軌道交通智能供電系統全域覆蓋,同步建設國家級軌道交通智能運維實驗室,為超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成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