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14日電 (余德)3月中旬,春日的陽光灑在遂寧市安居區高灘壩村的田坎上,一隊佩戴黨徽的“紅馬甲”穿行在油菜花間。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遂寧安居煙草的黨員普法先鋒隊帶著“法治大禮包”,把反詐、防騙課堂搬到了春耕現場。

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普法先鋒隊走進田間地頭,與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流。劉大爺感慨道:“我們農村人買東西,都是靠熟人和經驗,價格合適就買了。”針對村民在選購農資用品時“重價格輕資質”的慣性思維,普法隊員們精心挑選了“三無化肥致減產”“假種子索賠難”等典型案例,以“嘮家常、算細賬”的方式,向村民詳細說明了其中的利害關系,引導村民從認資質、看標識、查真偽等方面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拒絕假冒偽劣產品,避免上當受騙。“大爺,這袋化肥要是掃不出‘電子身份證’,可得留個心眼!”普法隊員黃麒麟蹲在田壟邊,手把手教劉大爺用手機掃描農資溯源碼。
在農忙間隙,普法先鋒隊與鄉親們就社會法治熱點展開互動交流。隊員們問道:“生活中哪些方面讓大家覺得遇假多、維權難呢?”鄉親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肯定是網上購物,看得到摸不到,買回來才知道上了當!”
隊員們就此分享了網絡中關于虛假宣傳、誘導消費、電信詐騙的相關案例。90后隊員余德掏出手機展示“差點翻車”的網購經歷時,人群里爆發出善意的哄笑:“有次在直播間看到某品牌手機,價格比原價低了幾千元,我差點就著了道。但這么大的價差還是讓我起了疑心,通過查價格、查型號,發現是假手機,才避免了損失。”聽完故事,村民們也分享了自己的類似經歷,并向隊員們咨詢“避坑指南”和維權渠道。普法隊員們耐心地一一解答,并建議大家關注即將到來的“3·15晚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最新動態。
普法隊長謝青芳說:“咱們要培養‘法律明白人’,就像種莊稼要留種。”在村委辦公室,普法先鋒隊與村干部針對鄉村普法進行了熱烈交流。大家以培育法治骨干為著力點,希望帶動更多村民深入學法,攜手村民和企業,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村委干部喻學全說道:“此次普法宣傳不僅讓村民學會如何保護‘錢袋子’,更是激起了大家的學法意識,讓‘法治春苗’在老鄉們心里蹭蹭往上冒,為我們鄉村振興注入了法治正能量!”
接下來,安居煙草將繼續以“走出去、沉下去”的普法步調讓法治宣傳工作持續流動起來,確保服務社會的理念貫穿始終,為維護鄉村地區社會和諧穩定貢獻煙草力量,攜手繪制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鄉村新圖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