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0日電 (李露平 徐倫汧)近日,德陽綿竹市新市鎮白廟村舉行了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分紅儀式。盡管天氣寒冷,分紅現場卻熱鬧非凡,來自白廟村、下東林村、紅豆村、火石村的9688名入股村民共獲52.8313萬元村集體分紅,讓“看得見”的集體資產變成了手上“摸得著”的股份紅利。

分紅儀式上,白廟村黨支部書記劉成全通報了新市工業園區綜合服務區以及倉儲物流項目運營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計劃,公布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情況和分紅分配方案,并按照《收益分配方案》對入股村民進行了分紅。
登記、簽字、領錢……看著手里的“真金白銀”,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次分紅的錢雖不多,但在村民心中的分量可不小。“我們家有3口人,這次分紅一共領到了300元錢。希望明年我們村的收入越來越好。”白廟村村民雷國富開心地說道。
同樣開心的,還有火石村黨支部書記楊勇。“我們村和白廟村、紅豆村‘抱團發展’,共同出資建設了新市工業園區綜合服務區,經過三年的運營共實現利潤281545元,按照比例分成,我們村此次分紅93719元。”楊勇說,盡管此次入股村民分到手的錢不多,但領到手里的是分紅,存到心里的是希望,“后進村”正努力朝著“后勁村”不斷發力。

近年來,新市鎮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集體經濟發展為載體,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打破行政村邊界的“聯村抱團”機制以及“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新模式,讓“先進”帶著“后進”跑,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2022年,在新市工業園區綜合服務區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白廟村聯合火石村、紅豆村共同出資,整合各級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項目資金300萬元,修建占地80畝的綜合服務區,配套停車、洗車、修車、餐飲等服務項目,集體經濟每年增收近100萬元,帶動當地群眾就業500余名。2023年,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1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白廟村聯合下東林村、紅豆村、火石村建設倉儲物流項目,預計集體經濟每年增加55萬元,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從“被動輸血”到“主動造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鄉村振興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新市鎮黨委書記劉清一說,新市鎮針對村級產業發展后勁乏力、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等弱項,打破村域限制,將15個村(社區)劃分為四大片區,采取村村聯合、跨村抱團的方式,深入推進聯村并建、產業聯合、資源聯通、效益聯享,通過以強扶弱、以優帶次,形成產業“握指成拳”的放大效應,不斷激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活力。
接下來,新市鎮將在人才聯育、產業聯興、服務聯心、治理聯抓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提升支部引領力、人才凝聚力、產業支撐力、組織服務力和發展新效能,不斷厚實集體“家底”,讓更多村民享受到集體發展的紅利,推動鄉村“聯合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