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9日電 (吳楷棣 王遠航)近日,在什邡市鎣華鎮天橋村以工代賑項目現場,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最終的驗收工作。

據悉,該項目作為什邡首個以工代賑落地項目,計劃總投資395萬元,于今年3月底開工建設。包括建設已毀山間道路3.2公里、沿線護坡堡坎,恢復損毀路面4000平方米,改建道路850米等多個子項目。
“天橋村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導致大量農村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天橋村黨支部書記蘇世福介紹,以工代賑項目落地后,該村堅持“先有群眾,后有項目”原則,按照“以群眾為主體,堅持群眾參與,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思路,將以工代賑項目與帶動群眾就業、特色產業發展等方面緊密結合。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天橋村村民還自發形成項目理事會,對施工管理、人員工資發放等工作形成臺賬式管理。積極協調項目管理、監督施工質量。
“我們以前需要外出務工,現在在家門口就有了一份工作,讓我們受益很多。而且路修好了,老百姓也得到實惠了。”增加了收入,還能為美化家園出力,在當地群眾李元書看來,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我們將認真總結天橋村以工代賑項目的優秀經驗,精心做好謀劃工作,在全市范圍內大力爭取和推廣以工代賑項目。”什邡市發改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就近就業不僅拓寬了群眾的致富路,更能激發群眾參與建設家園的積極性,同時也讓當地群眾成為建設主體、治理主體和受益主體。
接下來,什邡將把以工代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潤滑劑”,聚焦在建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圍繞適合人工作業、勞動密集型的農村人居環境、小型水利、鄉村道路建設等項目,大力推廣以工代賑,以項目帶動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著力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后一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