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zjj > 中新網四川

四川西充:糧食穩產增收底氣足
2024年11月08日 15:03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8日電 (李同周)近年來,南充市西充縣將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糧油園區創建等重點,大力實施“五良”融合宜機化改造,加快建設省級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持續開展糧油單產提升行動,推進“一帶六組團百基地”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建成糧油現代農業園區4個,面積達12.7萬畝,2024年全縣糧油播面達114.47萬畝,產量達38.31萬噸。

  位于西充縣青獅鎮觀音橋村的2024年西充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提升)項目現場,昔日分散的小田變成大田,坡地變成平地,田間地頭多了一條條產業路、灌溉渠。

  據了解,今年西充縣圍繞土地零碎、排灌不暢等突出問題,按照“缺啥補啥”的原則,擬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2萬畝,涉及義興等6個鎮18個村,計劃于12月底全面完成。

  “西充屬淺丘地區,過去農村田地零星散亂,導致耕種困難。對田地進行集中連片整治,將其打造成高標準農田后,既可以提高土壤有機品質,提升肥力,又能實行機耕、機播、機收,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西充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建平介紹,目前,全縣高標準農田已達59.13萬畝。

南充市西充縣義青觀優質(有機)糧油園區高標準農田。 衡歡 攝

  西充縣還利用水稻和油菜的生長時間差,大力推廣稻-麥、稻-油輪作模式,有效補齊“種植空窗”,巧讓“冬閑田”變“四季田”,不僅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還實現耕地輪作與保障糧油供給的良性互動。

  走進西充縣義青觀稻-麥、稻-油輪作綠色高質高效示范點,田地成片相連,灌溉渠系縱橫交錯,產業路如同玉帶纏繞。

  “這些田以前是冬水田,一年只能種一季水稻,現在實現了一年兩季種植。”青獅鎮大石壩村種植大戶陽云介紹,田地綜合整治后新增排水設施、灌溉設施、蓄水設施。他流轉了1000多畝土地種植水稻,在水稻收割后立即排水,開始種植油菜、小麥等作物。

  另一邊,西充縣義興鎮的川東北冷鏈物流園區生產車間,一條條生產線流暢運行,一臺臺機器人揮舞著“手臂”靈動翻轉……在這里,一粒粒水稻經去殼、碾磨、拋光、色選、打包等工序后,銷往全國各地。

  川東北冷鏈物流園區是西充“1+23+279”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中的一環。“三級服務體系由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鄉農業社會化服務站(點)、村農業社會化服務協辦員構成。”西充縣委農辦專職副主任陳志川介紹,西充在川東北冷鏈物流園區與仁和鎮蓮花臺村設立縣級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在23個鄉鎮設立農業社會化服務站,并以279個村(社區)為單元,遴選一批農業社會化服務協辦員。

  為培育服務主體,西充按照“國企引領、企業主導、村級助力”的設置,以區域服務中心為重點,統籌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目前已培育出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772個。

  為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西充從資金投入、設施配置、科技支撐等要素保障方面做足功課。鼓勵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積極配備無人機、插秧機、自動收割機等農業機具,全縣已配備各式農機10萬余臺(套)。還依托中信農達科技公司,開發“西充農服”社會化服務平臺、手機小程序,將農資供應、耕種防收等服務內容融為一體,實現農戶線上找機手、服務主體線上找農活等功能服務。(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做性视频大全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 日本精品二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在线视频精品分类 | 欧美日本亚欧在线观看 | 日本国产激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