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4日電 (廖桂華)西充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今年以來,該縣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教育、就業、養老等民生領域,全力辦好“30件民生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促公平 讓學生“少有所學”
近日,在西充縣東風路幼兒園,寬敞明亮的教室內,五歲的陳某正認認真真地聽老師上課。
“這幾年,陳某的媽媽因生病不能上班,家庭開支全靠孩子父親的微薄工資,經濟壓力特別大。”陳某的奶奶說,學校每學期都會減免500元保教費,給他們家庭減輕了一部分經濟壓力。
“為900名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孤兒、殘疾兒童、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減免保教費是今年我縣30件民生實事之一。”西充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任昭暉介紹,今年,該縣共為1150名幼兒實施保教費減免。截至10月底,該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已投入普惠性資助資金927.2605萬元,資助困難學生15762人次,其中包含重點保障人員4206人次。
“學生資助是一項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西充縣教體局黨組成員孫洪林表示,下一步,該局將繼續加大學生資助資金投入力度,切實落實各校學生資助政策,確保困難家庭就讀子女順利完成學業。
穩就業 讓青年“壯有所為”
“同學們,如果讓你們以風花雪月為主題拍攝一段30秒的視頻,大家打算怎樣去拍攝?”日前,在西充縣晉城街道雙廟子社區會議室,一堂精彩的網絡營銷課程正在進行。

“本期網絡營銷培訓課程從11月7日開始,為期15天,共100學時。”西充縣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培訓主要面向失業人員、應屆畢業生、脫貧勞動力、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就業群體,由人社備案的專業培訓機構組織實施,教學中主要采用理論+實操模式,本期共招募42名學員。
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是從根本上降低失業率,實現穩就業的重要舉措。2024年,西充縣將大力開展職業培訓作為全年“30件民生實事”之一。今年以來,西充縣就業局已組織開展30期培訓,包含電工、焊工、家政服務、養老護理、農業技術、創業等10余個類別,共計培訓1500余人。
除開展技能培訓外,西充縣還大力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落實各類創業補貼,充分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同時,舉辦直播帶崗、網絡招聘、現場招聘等各類招聘活動,搭建勞務供需平臺,有效促進了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截至10月底,全縣城鎮新增就業8279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171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73人。
強供給 讓老人“老有所養”
養老服務,關系千家萬戶。今年,西充把“改造農村公辦養老機構床位,增強縣級失能失智老年養護院和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護理能力”納入全縣“30件民生實事”著力推進。
11月12日,在西充縣太平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現場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
“今年,我們對太平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開展改造提升行動,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鋼結構走廊一座,對中心1、2號樓進行升級改造,更換部分宿舍門及所有外窗,增加不銹鋼防護欄、紗窗,新增電梯一部等。”西充縣民政局社會救助福利中心主任李伶俐介紹,預計11月底基建部分全面完工,12月完成電梯采購和安裝。
對太平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進行改造提升只是西充縣推動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西充縣完成了縣級失能照護中心基礎設施改造、消防升級和設施設備采購并投入運營,建成2個街道養老服務綜合體,將原44個農村敬老院通過整合改造和提升的方式,打造成14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并投用。
截至目前,西充縣建成特困失能照護中心1所,鄉鎮(街道)養老機構23所(含14所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民辦養老機構6所,鄉鎮敬老院覆蓋率達100%。
辦好民生事,擦亮幸福色。翻看西充2024年“民生賬單”,各項惠民工程按期推進、各項惠民政策逐步落實、各項民生實事如期“兌現”,一個個民生愿景成為“幸福實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