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8日電 (吳平華 曹禮芹)“現在改造了,再也不用擔心暴雨時節小區積水、污水橫流了。”近日,簡陽市簡城街道安象街社區2號院2單元居民彭育軍說。位于公園后街的安象街社區1、2、3號院建成于20世紀90年代,有居民130戶,大多是老年住戶,還是無物業小區。隨著歲月的侵蝕,房屋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化糞池堵塞時常出現外溢情況、暴雨一來小院成“澤國”等情況,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

接到居民訴求后,有關部門、街道、社區等組織積極響應,把市民對日常生活的“訴求清單”變成文明城市建設的“責任清單”,協同發力,于今年6月形成施工方案,9月完成升級改造,以前的坑坑洼洼臟兮兮的塑膠地面換成了平平整整干干凈凈的透水地面,還增設了排水溝水篦子、污水井蓋等設施。僅3號院,污水井蓋由3個增加到了16個,排水溝水篦子從零增加到了5個。彭育軍看著這些改變,心里充滿感激、感嘆,環境升級了,看著心情舒暢,生活自然更美了。

簡陽堅持問題導向,將“為群眾解難、讓群眾方便、使群眾受益”作為基本準則,聚焦群眾可視有感問題,健全群眾意見建議征集辦理機制,深化每月民生實事辦理,堅持從個別到一般,最終形成解決一類問題的制度機制,把精力更多投入到解決實際問題上來,有力推動一批城市“痛點”轉變為市民的“幸福支點”,努力讓市民們從一件件具體的好事實事中,實實在在感受到文明城市建設帶來的好處。
聚焦民生實事,面向社會征集群眾最期盼的“十件事”,收集市民關于小區管理、環境衛生、民生服務等意見建議,對事關民生的利益問題優先解決,升級改造背街小巷85條(2020-2022年)、老舊小區78個(2017-2024年),打造示范交通路口6個,新增停車面積1.26萬平方米,持續提升城鄉品質,讓市民共享建設成果。
緊盯流動攤販、夜間亂擺等群眾的煩心事、身邊事,簡陽采取機動巡查和定點整治相結合的工作方式,開展全面巡查,逐攤逐點進行勸離,進一步規范流動攤販經營秩序,努力營造清爽整潔的市容環境。同時,堅持“政府搭臺、商家唱戲”思路,充分利用城區沿江、商圈等區域閑置地塊,建設銀河花園臨時市場、鰲山有機集市等便民攤區,打造“沱江夜悅”等夜間消費場景,為千余戶流動商販提供良好經營場所,形成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讓市民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消費體驗和更加清爽的市容環境。
簡陽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既補齊了建設文明城市的短板,又讓民眾有了更宜居的環境、更便利的服務。持續用文明推動城市蝶變,用文明之光照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