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4日電 (文篤軍)自動感應,分類投放,防蚊除臭……23日開始,一種新型智能化垃圾分類收集設備在廣元市利州區投入使用,為垃圾分類工作帶來了全新的科技體驗。

在廣元恒昌如意湖畔小區,垃圾分類智能收集點,成了居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一大早,市民楊先生便來到垃圾智能收集點,投放紙殼和廚余垃圾。剛走近箱體,柜門的蓋子便自動打開。投放完畢后,蓋子自動閉合,全程不到半分鐘。投放完垃圾,楊先生還在智能收集點感應水龍頭處,清洗了雙手。
“以前垃圾都是丟露天垃圾桶,又臟又臭,現在有了這個智能設備,無需手動操作,既方便又衛生,滿滿的科技感,確實安逸。”楊先生點贊道,現在他不僅開始分類出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還將其他垃圾也都做好分類,投放到智能收集點。
據了解,該智能設備整體采用堅固耐用的材料,設計時尚美觀,不僅具備自動感應功能,設備內部還配備了先進的殺菌、除臭系統,能夠有效去除垃圾產生的異味。此外,還設有防蚊裝置,通過釋放光波,驅趕蚊蠅。
“智慧型垃圾分類收集設備的出現,不僅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也為城市環境的改善做出了貢獻。”據利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起,將改造城區范圍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300處,投用300套智能設備,全部采用封閉式、一體化的垃圾收集房,有效減少垃圾桶露天堆放所產生的惡臭、污水,具備感應開關、洗手、照明等功能,更加方便居民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同時進一步優化生活垃圾分-收-運-處“鏈條式”管理模式,城區合理規劃48條垃圾清運路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清運成本。
“今后還將進一步提升這種智慧型垃圾分類收集設備覆蓋率,讓更多的居民享受到智慧化帶來的便利。”利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利州區把垃圾分類宣傳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結合愛國衛生月、生態環境日等主題,進入居民小區、商業中心、學校等場所開展垃圾分類“一月一主題”集中宣傳活動,今年以來,共開展主題宣傳活動12輪次,現場參與人數達到了3500余人。
從“一筐扔”到“多桶分”,從“規定之舉”到“低碳自覺”,從“傳統分類”到運用“智能收集”,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在利州區正從“新時尚”逐步轉變為“新日常”。該區從生活垃圾分類前端做起,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為目標,不斷完善“分類體系”,讓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正躍然于市民生活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