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9日電 (粟科)立秋之后“秋老虎”分外難熬,連日來,太陽烤在瀘州市瀘縣立石鎮六十二平方千米的土地,烤在基層應急救災人的心坎。自7月15日開始旱災初報以來,瀘州市瀘縣民盟盟員石玉梅,一直奮戰在應急救災第一線,與2022的酷熱斗智斗勇。

一烤人熱,二烤地干,三烤樹焦。田里的水看著、看著就沒了。土干旱,紅薯難生根;地缺水,白菜、芹菜種不下去……怎么辦?發動村民自救最重要。
鎮內有川南最大的人工湖,但是湖水上山,何其困難。由于提灌站井口在山腰,而農戶菜園在山頂,中間隔著幾層田。這個時候就要去協商,借塘儲存,二次抽水,借誰的田,損耗怎樣算,都需要費心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8月7日至8月24日,瀘州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確認多達15次,各地山火告急。潮河鎮突發險情,需各鎮迅速增援。石玉梅凌晨接到指令,立即對應急隊員緊急集結,終于在凌晨四點,將隊伍送上了前去增援的路途。
“你看,那個穿裙子的救火同志。”大家說的就是石玉梅。值班室接到突發事件報告以后,石玉梅幾乎是奔跑到車前,驅車前往第一現場,哪里還來得及換裝,只為第一時間為領導為同事,提供更優的應急處置建議。“那里還有一點火星,用鋤頭攤一下土,等他散熱。”“老李,把屋后的竹子砍了形成隔離帶。”“同志,其他村也要加強巡查啊。”作為一名資深應急人,石玉梅熟悉各種災情的發生規律,力圖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為此她常年穿著一雙平底單鞋,有事跑得快,總是走在山邊石間,皮鞋劃出道道傷痕。
防災減災,防患于未然。石玉梅是一名應急救災員,更是一名基層工作員,干完自己的突發應急處置,她還要趕到自己包聯的村,完成一名聯村干部的應有職責。
高溫難捱,“盟”心守護,應急就是應在群眾的急處,急在群眾的難處。石玉梅時常這樣告誡自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