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5日電 (王思玉)為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統戰部“4321工作法”和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以及市委統戰部“拼經濟、搞建設”1+6專項行動有關部署,瀘州龍馬潭區委統戰部創新實施“同心聯動·護航龍商”行動,整合調度各方資源力量,精心搭建信息對稱、精準對接、精準服務的“統戰+法治”服務民營企業新模式,進一步優化法治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共協調審理涉企糾紛民事案4069件,偵破經濟案件15起,為民營企業挽回經濟損失4000余萬元,商業區內矛盾糾紛化解率達87%,企業滿意率度達90%以上。
健全機制“向內融合”,打破部門壁壘。建立常態化聯席會議機制。區委統戰部、區委政法委、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工商聯等8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同心聯動·護航龍商”行動的實施意見》,共建服務保障龍馬潭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協作機制,建立“每月溝通、季度分析、半年小結”工作制度,召開各類涉企問題及案件專題聯席會28次,互相通報民營經濟發展動態,分析涉民企案件糾紛態勢。建立助企紓困服務機制。定期召開民營企業家圓桌會議,建立區委書記、區長與企業家面對面協商和問題交辦、銷號管理等機制。常態化開展統戰部長與企業家“面對面”座談會,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共收集企業訴求和意見建議568條,幫助協調解決用地、融資等問題困難552件,化解率達97%,全面暢通了政企溝通渠道,切實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建立涉企糾紛聯動協調機制。實施“涉企矛盾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發揮統一戰線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及時研究協調涉企重大疑難案件及重大事項。成立民營企業家法律服務工作站、民營企業法律維權服務中心、玉帶河商業區“楓橋紅”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站等,采用委派調解、委托調解等模式,協調審理涉企糾紛民事案4069件,商業區內矛盾糾紛化解率達87%,企業滿意率度達90%以上。
協同共治“向前延伸”,凝聚最大合力。協同強化民主監督。聯合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開展民營企業“大調研、大走訪”活動,圍繞民營企業發展、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涉企糾紛解決等課題開展專項調研,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0篇。創新“民主監督+檢察監督”公益保護品牌,民革龍馬潭區支部與區檢察院簽訂《同心共建合作協議》,充分發揮民革界別在社會法制領域優勢,向區檢察院提供生態環境、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等領域案件線索12件,檢察機關立案辦理11件,轉化率為91.6%。創新法治宣傳形式。建立“同心·法律服務團”,深化“萬所聯萬會”聯系合作機制,開展“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企業活動,舉辦法律講座86場次,出具《法治體檢報告》126份,提出針對性建議措施295條。開展“酒麒麟”送法進企業等系列活動,建立“同心圓·雙保中心”龍馬潭區檢察服務工作站,指派40余名檢察官、法官“一對一”聯系重點企業,開展“訂單式”普法服務,向企業開展送法服務770余次。持續推進“產法協同示范區”建設,出臺招引優質法律服務機構和高端法務人才的10條激勵措施,筑牢法治化營商環境根基。聯合開設綠色通道。開辟中小企業訴訟綠色通道、涉民企經濟犯罪案件偵辦綠色通道和暢通司法援助“綠色通道”,在立案、調解、保全、鑒定等方面實行優先辦理,提升涉企案件辦理效率,涉企案件平均審理天數26.15天,同比減少3.5天,執結涉企案件402件,偵破經濟案件15起,為民營企業挽回經濟損失4000余萬元。持續開展民企案件信用修復機制,已為54家民營企業修復信用,將其從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中移除,助力相關企業恢復生產。
平臺建設“向后拓展”,提升服務質效。開通“服務專線”。開通“助企紓困”服務熱線(3722315),實行“專班服務+三單一復”辦理機制,“專班”即專人接聽電話受理,“三單一復”即企業主來電登記單、分類移交單、相關部門限時辦結單,確保企業咨詢訴求第一時間得以答復或解決,共收集問題86個,化解問題81個,化解率達94%。開通“云上意見箱”。依托“同心龍馬”微信公眾號,在底部菜單新增“助企紓困—企業聲音在線收集”欄目,建立問題收集、問題交辦、銷號管理、及時回訪、定期通報的閉環工作機制,確保意見辦理高質高效。聯建宣傳陣地。在區檢察院創新打造“傾心·護航民營經濟”展廳,通過圖文結合、以案釋法、問答互動等方式,幫助民營企業提高法律意識、防范法律風險。開展2023年護航民營經濟發展“傾心”系列活動,組織全區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參觀學習100余人次,通過“專家講解+現場答疑+測試評估”,提升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能力。充分發揮各類普法陣地作用,通過“同心龍馬”微信公眾號、“揚帆龍馬”APP、法治廣場、普法宣傳欄等推送1250余條涉企法律法規,廣泛宣傳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消費者權益保護、民法典等內容,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