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whty > 中新網四川

川劇文化傳承與宣傳推廣人才培訓項目交流會舉行
2024年10月22日 19:54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2日電 22日,四川藝術基金2024年度青年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川劇文化傳承與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學員中期研討交流會在四川傳媒學院召開。四川傳媒學院科研與發展規劃處處長、項目負責人陳錦宣教授,項目承擔單位編導藝術學院副院長王雪梅研究員,以及培訓班師生、旁聽學生參加會議。本次會議由編導藝術學院院長助理陸薇教授主持。

研討交流會現場。四川傳媒學院供圖
研討交流會現場。四川傳媒學院供圖

  本次研討交流會圍繞“川劇文化傳承和宣傳推廣”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討。媒體融合時代川劇的發展與傳播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如何順應時代潮流,利用新的媒介手段進行宣傳、推廣,培養年輕一代的川劇受眾群體實現跨圈層傳播,是川劇在現當代語境中實現傳承與創新亟須解決的問題。

  陳錦宣結合行業現狀,提出做好川劇宣傳與推廣應明確其價值意義、敘述內容以及渠道手段為何,希望學員借鑒其它“出圈”的傳統文化宣傳推廣案例,通過本次研討的共識性思考為川劇傳播貢獻力量。

  王雪梅介紹了項目承擔單位四川傳媒學院編導藝術學院用影像講好非遺故事的做法及成效,希望持續發揮學院的專業優勢與資源,強化行業合作,整合川劇內容生產、宣傳平臺及人才培養等鏈條,通過多技術、多手段、多平臺推動川劇走出去。

  本次培訓班的學員們也在研討交流會上積極發言,分享學習感悟與收獲。綿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韋剛談道,可以用更生活化、故事化的方式宣傳川劇,運用VR、3D技術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川劇文化。川媒蓉華藝術總監劉琪留意到川劇在年輕一代受眾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較弱,提出川劇可與游戲、微短劇融合創新,以契合年輕人的審美需求。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李婧圍繞川劇的受眾培養,提出可利用川劇操、研學等方式將川劇文化帶入到中小學群體,幫助青少年知道川劇、了解川劇、愛上川劇。成都市川劇院徐淼結合當下川劇的“文旅融合”“媒介融合”的宣傳與推廣現狀,提出川劇發展既要保留精髓,又要符合當下市場審美。成都東軟學院教師鐘小清則表示本次培訓提升了自身的川劇文化審美與素養,啟發自己結合視覺設計專業思索川劇藝術融入文創設計、IP形象打造、表情包設計等方面的創新發展。

  隨后,四川傳媒學院編導藝術學院教師代表進行了交流。萬鑫老師提出要以創新精神探索川劇的新時代發展路徑,結合編劇專業知識推動傳統川劇劇本新編,讓川劇在二次創作中煥發生命力。李佩雯老師則以川劇《夢回東坡》為例,探究了數字時代下振興川劇傳承發展的路徑,以期通過數字技術保護川劇,開辟川劇文化傳播新途徑,并助力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謝小萍老師提到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點是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指出要讓川劇走進大眾生活,回應網絡視聽時代觀眾對“短平快”內容的觀看需求。

  編導藝術學院的部分學生此次也以旁聽生的角色參與到培訓班中,思考川劇未來發展。2022級廣播電視編導本科專業學生劉銘昊分享了自己的學習感悟,表示青年人應擔負起川劇傳承的使命,探索川劇多形態、多渠道、多載體推廣的路徑。2021級廣播電視編導本科專業學生肖福順介紹通過學習川劇藝術與推廣知識,提升了自己川劇評論、研究及劇本創作相關興趣與能力。

  川劇文化要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應順應時代變化,擁抱新技術,開拓新陣地,在創作-傳播-接受全鏈條上進行從內到外的更新和轉型,實現文化生態的系統優化。本次研討交流會以師生共創的方式,聚焦川劇文化在媒體融合大背景下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空間,推進川劇文化的傳承和宣傳,助力川劇文化“出圈”。(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级精品视频网站 | 日韩动漫一区二区 | 一级中文级字幕电影 | 中文字幕精选三级欧美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日韩一级在线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