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記者來到雨城區青江街道沙灣路社區沙灣小區看到,干凈整潔的路面、停放有序的車輛、嶄新明亮的外墻……如今這個老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感也不斷提高。
黨建引領
共商發展解難題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居民家門口的“關鍵小事”,更是基層治理的“民生大事”。沙灣小區始建于20世紀90年代末,因缺乏管理等原因,小區道路坑洼、基礎設施老舊、環境臟亂,讓居住在這里的居民們幸福感降低。
沙灣路社區黨委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小區“微”治理。直擊沙灣小區“三無”亂象,依托“聯包幫”單位和青江街道指導幫扶,以干部聯網、黨員聯戶的方式,入小區、進家門了解居民所思所盼、所想所愿,并形成問題臺賬。
充分發揮“大黨委”優勢,利用“黨建聯席會”等載體,搭建民主協商的平臺與橋梁,聯合“聯包幫”單位、小區黨支部、自管委等,民主選舉組建起新一屆小區業主委員會。
“今年8月,沙灣小區進行了第二屆業委會選舉,共選出業委會主任、副主任、一般成員共5人,由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業委會主任。”青江街道沙灣路社區黨委書記魏娜介紹,現已形成“社區、黨支部、業委會”齊抓共管、互促互進的工作格局,讓小區居民真正成為自己的“當家人”。
多元治理
小區環境大轉變
沙灣路社區黨委不斷強化黨建引領,聚焦基層自治組織力,打好組合拳,全力推動沙灣小區新一屆業委會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由業主說了算。
“由業委會牽頭,全面對小區環境衛生、綠化等進行集中清理。”魏娜說,針對沙灣小區實際情況,集中整治了小區充電棚的廢舊家具、僵尸車堆積、空中飛線影響消防安全等問題,并將小區大門全新升級,啟用智能車牌識別道閘系統,在小區內新增監控攝像頭,讓小區管理變得更輕松,環境更安全,真正實現居民自我造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我在這個小區居住了20年,現在每次走進小區,看到車輛停放有序,私搭亂建現象沒有了,路燈也亮起來了,和以前的環境比起來,變化真的太大了。”小區居民羅培學說。
幸福加碼
共享服務暖人心
秉持“服務入民心、服務暖民心、服務聚民心”理念,今年以來,沙灣路社區結合“主題黨日”“移動辦公進小區”“黨的聲音進萬家”等活動,在沙灣小區定期開展健康義診、走訪慰問、環境整治、秩序規范等文明實踐活動12次,增強居民幸福感和體驗感。
同時,社區積極建立包聯網格制度,在職黨員下沉小區樓院,截至目前,通過入戶走訪征集小區問題整治建議15條,協調解決居民反映的噪音擾民、管道漏水、電梯安裝等問題5件,不斷推動社區治理從“獨角戲”到“齊參與”的轉變,為居民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不斷為群眾“微幸福”加碼。
“社區十分關心我們的發展,還成立了業委會,有人管理了,經常還會開展活動、整治環境衛生,生活更加舒適方便了,給他們點贊。”羅培學說。
如今的沙灣小區,由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樓棟長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已基本形成。這個老舊小區,一改曾經臟亂差的現象,華麗變身,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接下來,沙灣路社區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主動盤活各類資源,充分發揮基層共商、共建、共享的職能,深化小區治理,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市融媒體中心 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