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河村足球場夜景圖。 本版圖片由省體育局提供

三臺幼兒足球親子活動。
4月18日,郫都區校園路邊的榮勝球場很熱鬧——首屆犀和社區足球嘉年華頒獎典禮正在進行。獎項還真不少,除了冠亞季軍、金靴銀靴銅靴外,還有道德風尚獎……參加頒獎典禮的除了獲獎者,還有犀和社區的不少居民。頒獎典禮結束后,球場依然熱鬧,四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教練的帶領下,正在球場里訓練。“一塊草坪承載了太多的歡樂,這或許就是社區足球應該有的樣子吧”,犀和社區工作人員笑著說。
在四川城鄉間,“十三五”期間,在省體育局及各級體育部門的統籌下,1196塊社會足球場地建起來了,成千上萬喜歡足球的孩子也在一片片的草坪上體驗著成長的快樂。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劍
A歡樂鄉村孩子有了足球場
“快,傳球!”“注意跑位!”4月20日,自貢市貢井區蓮花鎮蓮花學校的孩子們一放學,便跑到學校旁剛落成的五人制足球場上“撒歡”。平整的草坪,規范的劃線,專用的球門,孩子們奔跑在漂亮的足球場地上,異常開心……今年3月,兩塊符合國際標準的五人制足球場在自貢市貢井區蓮花鎮白倉村的紅葉彩林生態公園投用,小村的孩子們就此有了零距離“把玩”高標準足球場的機會。蓮花學校副校長羅雪松說,以前孩子們都是在學校操場上踢球、訓練,現在孩子們有了像大城市那樣的專用足球場,都非常開心。
2020年5月,國家確定了包括成都市、自貢市、內江市威遠縣在內的全國20個市(縣)為“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專項行動第二批重點推進城市”,加上此前入選的綿陽市涪城區,四川共有4個市(縣)成為該專項行動重點推進城市,計劃修建127塊足球場地,而自貢市貢井區蓮花鎮白倉村的紅葉彩林生態公園的這兩塊五人制足球場地就是其中之一。
“踢球先要有場地。”四川省足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胡鵬春,對于場地制約四川足球發展深有感觸。“以前除了成都、綿陽、德陽幾個足球傳統強市,其他地方要找到一塊平整的足球場地都惱火。沒有場地,咋個讓娃娃們踢球嘛?”現在,胡鵬春的擔憂隨著一塊塊足球場地的竣工煙消云散。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僅在“十三五”期間,四川就新建了1196塊社會足球場地,遠超以前的建設速度。
隨著足球場地在城鄉的遍地開花,鄉村的足球氛圍也得以改變,以“四川足球之鄉”綿陽市三臺縣為例,青少年、成年、中老年三級足球聯賽如火如荼,各種比賽常年不斷,全縣常年參與足球人口達10余萬,還吸引綿陽、德陽、射洪、鹽亭、中江等周邊縣市隊伍前來“過招”。對此,胡鵬春評價說,“場地多了,足球人口得以擴大,這也是四川足球發展壯大的關鍵。”
B希望鄉村足球打造消費新場景
4月24日,成都市新都區斑竹園街道三河村像過去很多個周末一樣,因車流堵了起來,不少人是奔著這個村的足球場而來。很難想象,這個熱鬧的“網紅村”曾是一個后進村,依靠足球,一躍成為名聲大振的“成都足球第一村”。
“2014年起,我們集中全村力量,在王家院子建起兩個標準足球場。當時的想法是,通過足球運動帶動人氣,擴大柚子銷售。”三河村黨支部書記譚杰說。后來三河村的足球產業逐步發展起來了,如今,該村不僅成立了成都市首個農民健身足球俱樂部,還辦起了“寶柚杯”“柚寶杯”“柚花杯”等三大以柚子命名的足球賽事,吸引10余萬人次到場觀看——足球和柚子這兩種外觀神似、用途卻迥異的事物,在三河村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這里的柚子等特色農產品如今在“家門口”就可以銷售一空了。不僅如此,三河村還著力培育足球產業“自我造血”能力,在王家院子,圍繞足球人群生成的主題餐廳、火鍋等項目不到兩年就收回了投資。此外,還引進優秀樂隊入駐村里的咖啡吧,并請來專業團隊總體設計“音樂文創村”。現在來三河村踢球和休閑的游客絡繹不絕,全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打造出了足球運動助力鄉村振興的“三河村樣本”。
鄉村足球與消費場景融合,為經濟發展賦能。這一點,成都市溫江區天府街道辦深有同感。
金馬河邊魯家灘生態濕地,是旅游景區公園,自從按國際標準打造出2塊八人制足球場、2塊五人制足球場,還配套了面積2000平方米的綜合性體育服務中心之后,儼然成了市民休閑、健身的“網紅打卡地”,動感十足的畫面又引來更多的游客,旅游經濟活躍異常。近年來,成都市溫江區針對不同需求,推出定制服務,逐步形成足球、文化、培訓、觀光、休閑、旅游的融合式發展平臺。
事實上,用足球激活經濟,做好足球民宿、足球酒店、足球村等內容,做好“足球+文旅+鄉村振興”這篇文章正成為體育人足球人的共識。四川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圍繞拓展足球產業鏈,將足球元素與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相融合,以足球助力各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