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5日電 (記者 王鵬)“我現在感覺身體很舒服,很健康,最近還胖了七八斤。”5日下午,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國內首例商用人工心臟植入患者宋先生順利康復出院。與幾個月前只能在躺在床上生活相比,如今他已能自己行走,生活也能自理,只是體內多了一顆人工心臟。

患者宋先生與醫護團隊合影留念。 王鵬 攝
據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主任黃克力介紹,宋先生今年42歲,臨床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經過內科規范藥物治療,心臟功能情況持續惡化,對藥物反應差,生活質量進行性下降,生命瀕危。“經仔細評估,他已處于終末期心力衰竭,預期壽命不到1年。”
“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差,死亡率高,心臟移植是最終解決手段。但是目前我國供體缺乏,患者往往失去心臟器官移植挽救機會。”黃克力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經醫院專家團隊評估,醫院于2020年11月10日為這名患者實施了全國首例商用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

圖為準備出院的患者宋先生。 王鵬 攝
黃克力介紹,目前國內采用的是第三代人工心臟,其核心組件是一個磁懸浮的驅動裝置,重400多克,接上一根人造血管后,可把心臟的血液引到人工心臟中,隨后回輸到人體血管。“這樣就可以代替人體心臟工作,讓心臟充分休息。”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與宋先生身體相連的,還有一個電瓶裝置。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衰中心主任醫師王文艷告訴記者,那是人工心臟的電源系統,通過一根電線穿過人體,與宋先生體內的人工心臟相連。
“電源系統可以插電使用,也有3塊電池,每塊能維持6個小時動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不能斷電。”王文艷說,未來患者必須時刻攜帶電源系統,除了不能游泳,一般的日常活動都能完成。
王文艷表示,對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患者來說,手術成功是重要的一步,但后期的康復訓練和對機器的使用培訓也至關重要。“這個患者目前已經過非常系統和全面的培訓教育,他的自我操作管理能力通過考核已經達標。”
“人工心臟是延續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質量的重要和有效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心臟功能或者過渡到心臟移植階段。”黃克力介紹,目前全球人工心臟植入量超過14000例。但在中國,人工心臟的植入才剛剛起步,此前全國僅有幾家心血管龍頭醫院開展了人工心臟植入技術的臨床前期試驗。四川省人民醫院該例手術,是國內首例商用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國內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價格多少?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楊正林介紹,此次醫院為患者免費手術,免費提供人工心臟系統,只收取了20余萬元治療費用。“目前一套人工心臟系統在國內的價格超過100萬元。”
據悉,2013年以來,四川省人民醫院與美國猶他大學醫學中心開展合作,啟動左室輔助系統項目的準備工作。2020年6月,該醫院心臟中心與有關企業共同協作,正式啟動人工心臟高新技術項目,進一步推動終末期心力衰竭治療技術在中國順利開展。
此次國內首例商用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順利康復,標志著四川省人民醫院成為國內極少數能獨立開展該項目的醫療機構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