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宇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 岳依桐 攝
中新網成都2月1日電 (記者 岳依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無疑為廣大民營企業帶來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但如何真正融入、具體參與其中,大部分企業家仍是‘一頭霧水’。”四川省政協常委、四川省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執行會長郝士權2月1日在成都表示,如何助力民營企業找到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切入點,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月29日至2月1日,政協四川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成都舉行。
此次上會,郝士權帶來關于支持民營企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建議。他表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民營企業應是先導力量、骨干力量。但在民營企業層面,還存在對機遇認識不夠、川渝企業間的交流不足、參與合作的方式不多、權益保護不完善等問題。

郝士權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 岳依桐 攝
郝士權建議相關部門加快匯編支持四川民營企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若干政策,指導川內民營企業更加快速、精準地融入;設立支持民營企業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發展基金,支持建立成渝兩地異地商協會聯席制度,充分調動商協會引導民營企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積極性;采取“外引內聯”的形式,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攬子人才計劃”,解決部分企業可能存在的人才短板。
四川省政協委員、超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宇龍告訴記者,目前成渝兩地在民營經濟相關政策支持、產業支持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合作成果,但協作通道仍不夠暢通。“只有真正打通了兩地民營經濟協作通道,才能讓更多民營企業家投資放心、創業安心。”
對于上述問題,羅宇龍建議,成渝兩地應在產業布局發展發面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避免同質化發展。與此同時,兩地政府層面的相關協同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從而消除發展瓶頸,讓民營企業盡快尋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切口,充分參與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

胡景壽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 岳依桐 攝
四川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胡景壽介紹,過去一年多來,川渝工商聯已經開展了多方面合作,共同為民營企業服務,包括建立統一的維權機制、推介兩地相關項目等。“兩地在人員流動、技術標準認定等方面,也達成了一致。從目前來看,兩地工商聯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胡景壽建議,在未來的工作中,兩地工商聯以及商協會等,應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和平臺作用,通過組織雙方企業家開展成渝行考察活動等,助他們深入了解相關產業發展前景,探尋新的機遇,從而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