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zxjzzsc > 中國新聞網

四川涼山女孩返鄉養蚯蚓 變身“新農人”助力農業創新發展
2021年02月10日 19: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中新網涼山2月10日電 題:四川涼山女孩返鄉養蚯蚓 變身“新農人”助力農業創新發展

  中新網記者 岳依桐

  雙手刨開糞便和秸稈制成的混合物,捧起一把不停蠕動的蚯蚓細細觀察……這是四川涼山“90后”女孩羅景楊的工作日常。返鄉創業近3年來,羅景楊對蚯蚓這種生物的感情已從害怕轉變為喜愛。“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料,蚯蚓是我的寶貝。”

  位于西昌市諶堡村的蚯蚓養殖基地內,工人們正在勞作。 張浪 攝

  春節將至,羅景楊位于西昌市諶堡村、面積104畝的蚯蚓養殖基地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為及時交付年前最后一批訂單,工人們正馬不停蹄地打包蚯蚓糞,物流運輸車輛不斷進出。與此同時,一條完整的生態產業鏈正在這里全天候運行。

  數億條蚯蚓將來自西昌市和德昌縣的人畜糞便、秸稈、枯草等作為口糧吞食干凈,再排出蚯蚓糞用于農業種植。每年,該基地的蚯蚓可處理約2萬噸糞便和2萬立方米秸稈等廢物,產出約1.5萬噸蚯蚓糞。

  生活中的羅景楊時尚靚麗。 陳選斌 攝

  諶堡村村民段春英趕在春節假期前又購買了200斤蚯蚓糞。她家中1.7畝辣椒田使用蚯蚓糞后,畝產量增加約四分之一,辣椒品質也有所提升,一年下來能多賺2萬多元。“播種季到了,希望來年也有好收成。”

  “我們村很多人都在用蚯蚓糞當肥料,效果挺好的。”段春英說,村民都知道有位年輕姑娘在村里養殖蚯蚓,并親切地稱她為“蚯蚓妹妹”。實際上,從時尚靚麗的都市麗人變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新農人”,最初羅景楊是被“逼”的。

  因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羅景楊父母種植的300畝枇杷田連年虧損。在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羅景楊得知蚯蚓糞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便萌發了養殖蚯蚓的念頭。2018年,她放棄成都月薪近2萬元的工作,毅然選擇回鄉創業,轉行成為一名“新農人”。

  “最初我一直反對她創業,覺得搞農業又苦又臟,不適合女娃娃。”羅景楊的父親羅順祥回憶,創業初期,女兒奔波上海、北京、湖南、河北等省市尋找合適的蚯蚓苗,參加農業技術培訓,四處拜訪農業專家……“后來,她的努力打動了我。”

  在經歷花20萬元購買的蚯蚓苗因高溫全部死亡等挫折后,羅景楊曾連續數月住在養殖基地,每天凌晨起床觀察蚯蚓習性。通過不斷試驗改良,她終于研發出一套適合西昌氣候的蚯蚓養殖模式。

  如何控制溫度、濕度,哪種碳氮比更適合蚯蚓生長繁殖、添加蚯蚓口糧的頻率……如今,羅景楊對蚯蚓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養殖基地生產的蚯蚓糞不僅救活了羅景楊家的枇杷田,也在涼山多地受到歡迎,還賣到北京、上海、廣州和四川周邊城市,年產值超過700萬元。

  “最初我只想救活家里的枇杷田,但我漸漸意識到,養殖蚯蚓能變廢為寶,是一項經濟和生態效益兼具的事業。”羅景楊告訴記者,從事農業雖然辛苦,但能為農業創新發展貢獻一份年輕人的力量,她很自豪。

  在這位年輕的“蚯蚓女孩”看來,之所以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田間地頭工作,正是看中了農業的廣闊發展前景。同時,他們也是能為中國農業發展帶來新理念、新技術的“新鮮血液”。“‘新農人’不能僅是一個標簽,我們要時刻記住自己肩頭承擔的責任,并為之不斷努力。”

  談及自己的新春愿望,羅景楊笑著告訴記者,“我計劃擴大基地規模,養更多蚯蚓,助更多土地增產。”(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一区 | 亚洲综合精品久久玖玖玖 | 欧美理论一级在线免费看 | 久久免费清高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