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4日電 (記者 賀劭清)4日下午,在馬識途即將迎來108歲茶壽前夕,這位文學巨匠將自己2021年6月書法展所得50萬元人民幣全額捐贈給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簡稱川大文新學院)設立的“馬識途文學獎”,用于資助熱愛文學的寒門學子。
作為中國知名革命家、文學家、書法家,馬識途曾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并稱“蜀中五老”,其作品《夜譚十記》被改拍成電影《讓子彈飛》。在107歲高齡之時,馬識途仍筆耕不輟,結合自己在西南聯合大學求學經歷,出版長篇著作《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

百歲文學巨匠馬識途再捐書法義賣所得。 張浪 攝
這不是馬識途第一次將自己的書法義賣所得捐贈給在校學子。2014年1月,馬識途舉行了100歲書法義展,并將義賣所得230多萬元全部捐給了川大文新學院,川大文新學院也因此設立了“馬識途文學獎”。從2014年至今,馬識途已向四川大學捐贈386萬元,資助文學新秀153名。
川大文新學院院長李怡表示,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主體正是年輕學生,胡適26歲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郭沫若28歲出版《女神》,馬識途20歲時已在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9部,今天人們引以為豪的百年中國文學正是由一批青年開拓出來。“馬老在中國高校設立這樣一個校園文學獎,是他深深知道寫作的秘密——寫作是從最美好的時間段開始,最好的年齡開始。換句話說,馬老把自己對文學的希望寄托在了新一代青年之上。”
在李怡看來,相比當今一些富商、企業的捐贈,386萬元可能不算多,但這些都是一個年過百歲的老人一筆一劃用生命刻畫出的熱情與理想。回饋給馬老的,不應該是一個數字,而是讓校園成長出更多可以為中國文學發展作出貢獻的寫作者。
馬識途外孫、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副教授劉曉遠作為馬識途家人代表參加了當日捐贈儀式。
“我爺爺常說自己是一個職業的革命家、半個作家、業余的書法家,回顧他的一生,無悔無愧,但是有遺憾。”劉曉遠說,爺爺雖然很早就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但基本沒有早期作品留下來,后來因為從事地下革命工作,文學創作中斷了很長一段時間,“爺爺希望大家能夠趁著最好的創作年華,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看到的人都記錄下來都傳播出去。”
劉曉遠表示,雖然每個作家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但是爺爺馬識途認為,文學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也是一種價值觀的傳遞。既然是中國的作家,那么在創作時一定要體現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展現中國人自己的精氣神,中國人獨特的人文情懷,寫出中國作風、中國氣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