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20日電 (劉忠俊 牟雯雯 梁玄 蔡鴻宇)17年來,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眉山)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恪守“有呼必應、有難必幫”的莊嚴承諾,以初心踐承諾,堅持善小而為、善小常為,以真情暖民心,在為民服務中不斷提升供電服務溫度,以實際行動架起黨聯系群眾的連心橋,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初心不變 服務永遠在路上
眉山市彭山區廉租房小區,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眉山彭山)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梁玄完成了一天中的第3單搶修任務,與小區居民姚婆婆握手道別后又匆匆趕往了下一個搶修點。“你們水也不喝、煙也不抽,讓我這心頭咋過得去。”家住眉山市彭山區廉租房小區5棟1單元的姚婆婆連聲對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眉山彭山)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們道謝。

“廚房的燈一直閃,一會兒又不亮了,我眼睛看不到,連飯都沒法做。”到達現場后,隊員們發現報修人是一位白發蒼蒼、佝僂駝背,走路有些顫顫巍巍的獨居老人。隊員們一邊耐心安撫婆婆,一邊仔細檢查室內的設備情況,很快確定故障是因為電燈開關接線接觸不良,快速維修處理后,姚婆婆家的燈又亮了起來。
一直以來,廉租房小區都是彭山共產黨員服務隊關注的重點小區,小區住戶大多為7、80歲的獨居老人或生活困難的低收入人群。為了保障該小區住戶的安全可靠用電,彭山共產黨員服務隊定期開展安全用電檢查和宣傳,為該小區解決了多類用電問題,受到了小區居民的一致贊譽。
目前,該支服務隊已累計上門服務17791次,客戶滿意率100%。此外,彭山共產黨員服務隊還不斷開展“圓夢留守兒童”、“電亮抗戰老兵”等系列服務活動1151次,惠及群眾1868人次。同時,不斷深化“電管家”品牌服務、建立“三本臺賬”深度融入社會治理,參與社區治理496次。
沖鋒在前 急難險重我先上
7月16日以來,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強降雨,國網四川電力(眉山)連心橋黨員服務隊62名搶險隊員抵達河南鄭州,沖鋒在搶險復電第一線,日夜搶修,披星戴月,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讓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抗洪搶險現場。

“沒想到你們這么老遠來援助我們,這么熱的天衣服都濕透了也沒見你們歇會兒,說真的,雖然好幾天沒電用了,但你們來了,我們就安心了。”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隴海路,家住三五一九家屬院一對年輕夫婦向國家電網四川電力(眉山)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們稱。
受災較嚴重的京廣北路較近,電力設施受損比較嚴重。搶修中,應急搶險隊通過“兵團作戰”,僅用9小時便啃下了此次搶險的第一塊“硬骨頭”,隴海路一萬余戶用戶恢復供電。
汛情當前,黨員當先,62名黨員服務隊隊員,8個晝夜,為4萬余名受災群眾送去光明,他們成了黑夜里最亮的星,在最艱險的地方照亮了群眾的希望。
探索創新 溫情橋梁連心上
“要不是你們這個電話打得及時,我真的不曉得咋個辦。”值班室通過電力數據監測,發現幫扶的空巢老人都懷安家用能異常,于是立即電話聯系都大爺。電話中都大爺著急稱,家里燈突然不亮了,服務隊電話一下找不到,大晚上的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辦。安撫老人后,黨員服務隊隊員立即驅車前往,很快解決了用電故障。“這么快就知道我家沒電了?”都大爺放心哈,我們專門為您定制了用能診斷服務。家住眉山城區紅星廠小區86歲的都懷安都,是一位抗戰老兵,多年的服務早已和黨員服務隊成為了“特別親人”。
近年來,針對社區空巢、孤寡老人,眉山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創新服務模式,利用電力大數據對其用電量、用電負荷、繳費行為等方式進行全天候監測,提供用能異常報警,目前已為32名“特別親人”定制了用能診斷服務,無需聯系,黨員服務隊第一時間即可發現用能異常情況,也將及時上門展開志愿服務。

據了解,作為為民服務的“先鋒隊”,眉山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積極探索服務新模式,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構建“鄰里”“未來”“綠光”“金融”四個朋友圈,探索水、電、氣、通訊等一站式服務,根植“便民、利民、親民、護民、興民、暖民”六張“民片”,以實際行動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架起一座黨和群眾的“連心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