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4日電 (徐靜)24日,威遠縣散葬烈士墓集中遷葬入園儀式在威遠烈士陵園舉行,10名烈士遺骸將安放于此,不再“孤單”。

靈臺上,盛放著烈士遺骸的靈柩上覆蓋著國旗,禮兵們依次排列、守候在旁。

當日上午,遷葬入園儀式正式開始后,烈士親屬、駐軍代表、少先隊隊員和社會各界代表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聚集在此,緬懷英烈。國歌唱畢,全場肅立,全體人員向烈士默哀一分鐘。
10名烈士中,有一名叫“解放軍”的烈士,背后的故事讓人淚目。據介紹,1949年冬,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戰士南下剿匪,1950年2月犧牲于威遠縣高石鎮陳家村5組,犧牲時連姓名都沒有留下。
“我們就是一家人,都是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龍紅昌作為他的“親屬”代表參加了遷葬儀式,送烈士最后一程。龍紅昌說,他要繼承老一輩革命遺志,繼續發揚奉獻精神,守護百姓安全。
“我常常都會想起我大兒子的模樣,對他的思念從來都沒有停止過。”1993年,余良烈士為搶救溺水兒童光榮犧牲。遷葬現場,他的父親余學成眼眶泛紅,念叨著余良的往事。余學成說,他們從小就教育余良要當好人、做好事,向雷鋒同志學習。他是個懂事的孩子,以前讀書的時候給他1角錢吃飯,他總能省5分回來,喜歡幫助同學……
安葬現場,余學成將小兒子的孩子也帶到了烈士陵園,希望他能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很感謝國家,沒有忘記我的兒子。我以擁有這樣的英雄兒子為傲。”
據威遠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前期實地勘察、信息比對,發現了威遠有16座散葬烈士墓。除三座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座親屬遷回原籍和一座夫妻合葬墓外,10座散葬烈士均于當天遷入烈士陵園。這些烈士中,有抗美援朝的老兵,也有為地方經濟發展鞠躬盡瘁、不幸倒在工作崗位的,也有為挽救群眾生命財產、壯烈犧牲的。他們將派專人跟班,服務英烈家屬。
據悉,威遠烈士陵園總占地約10畝,至此已安放17名烈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