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6日電 (杜杰)沿著營山縣一環路一路向東,便可看到坐落在該縣經濟開發區創新創業小鎮里的人力資源市場。走進服務大廳,人頭攢動,每到周四的固定招聘日,LED和12個招聘窗口就會滾動播放企業招工信息。求職者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了解招聘崗位、相關政策,還有職業介紹、職業測評、技能培訓、就業服務工作站等完善的配套服務,吸引了眾多求職者駐足觀看。
營山縣堅持“本土化”“集約化”“特色化”理念,歷時70天全新打造的縣人力資源市場于今年5月開始運行,集“促進就業、服務企業、展示縣域產業”為一體,形成穩定的人力資源服務平臺,起到良好的橋梁紐帶作用,實現就業服務“不打烊”,為企業招工穩崗、人才返鄉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探索新途徑 建設“本土化”市場
近年來,營山縣不斷發力,實施經濟體量倍增行動,爭創全市經濟副中心。從前分布散、規模小的職業介紹中介已無法滿足該縣經濟工業企業跨越式發展的需求,亟須解決“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的問題,改變“老鄉帶老鄉、親屬帶家人、朋友帶朋友”的求職現狀。
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營山縣就業局協調縣人社局、縣工管委等部門,多次實地走訪調研,結合園區企業入駐情況、勞務輸出類型、人才隊伍結構等問題,梳理出以下特性:農村勞動力數量大、專業技能偏弱;勞務輸出所占比重多為自發性無序流動、輸出工種偏體力型;園區入駐企業以機械鑄造、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器建材四大板塊為主。
經過多次部門磋商,最終選定在經濟開發區創新創業小鎮內新建一處占地458平方米的綜合性人力資源市場,毗鄰縣工管委辦公大樓,環繞75家園區入駐企業,臨靠重慶配套機械產業園,地理位置優越,可實現求職與招聘的無縫銜接,技能培訓與企業需求的完美契合,無序流動向有序轉移的重要轉變。
形成新格局 打造“集約化”平臺
營山縣就業局、縣工管委等單位整合部分職能職責,將人力資源市場劃分為招聘服務區、求職登記區、信息發布區、民營人力資源中介機構服務區、洽談室、就業服務六大板塊,設立企業招聘窗口12個、公共就業服務窗口1個、大型LED顯示屏1臺,安排5名工作人員協調管理,全天候提供政策咨詢、求職登記、用工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技能培訓、錄用備案等貼心服務。
縣就業局積極對接縣內外各類企業,全面了解用工需求,先后收集臻信集團、匯思電氣、三友酒業、協豐機械制造、潤豐肉食品、泰巖智能整裝、恒源毛絨玩具、榮譽燈飾等企業178條用工信息,梳理就業崗位5200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市場室內外大屏幕和顯示屏播放企業宣傳片和招工信息,并分工種分批次在周四上午舉行固定招聘活動。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參加招聘2100人次,達成初步就業意向1100人,企業錄用730人,實現“小、精、準”招聘(小規模組織、精細化管理、精準化對接),便于疫情防控和提高求職擇業效率,進一步打通了人力資源市場服務就業者的最后一公里。同時,營山縣就業局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就業創業我們同行》電視欄目、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宣傳,并在人力資源服務大廳放置各類就業創業相關政策宣傳單,動員返鄉務工人員進縣就近務工。
建立新機制 提供“特色化”服務
為了讓求職者真正體會到家的感覺,營山縣就業局將就業服務工作站設在了人力資源市場二樓,配置2名工作人員,收集企業、求職者的相關需求、建議及意見,匯總形成臺賬,并及時建立、完善相關機制,提供從職業推介、政策咨詢、求職登記到技能培訓、后勤保障、權益維護的一條龍特色服務。
今年9月,營山縣就業局根據近期疫情防控要求及求職人數波動,建立了淡旺季招聘機制,旺季為每周四上午、淡季為每兩周周四上午舉行,確保每場招聘會都能達到實效。此外,針對勞動力專業技能偏弱的問題,營山縣就業局逐步完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引入就業服務云系統全過程監管,確保培訓開班質量;與企業開展深度互通互聯,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展以工代訓培訓97期2360人次,提高求職人員與招聘崗位適配度;開展電氣元件及設備裝配、農業技術、保育員、中式面點師等特色培訓104期5160人次。
截至目前,營山縣人力資源市場已成為一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運行有序、便捷高效的綜合性服務場所,輻射全縣所有用工單位及求職人員,持續優化營山縣勞動力就業環境,提高了求職招工效率,緩解了結構性用工矛盾。同時,提升了人力資源服務水平,為推進營山縣民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