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5日電(王爵 盧曉莉)“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成都營商環境建設”研討會于14日在成都舉行,成都市社科聯(院)黨組書記、院長姚凱,市社科聯(院)副主席、副院長閻星、西南交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光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系主任羅若愚教授、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院長淳偉德教授等出席研討會。

據悉,本次研討會由成都市社科聯(院)、成都市金沙智庫研究會聯合舉辦。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會全、四川省委十一屆十中全會以及《成都市強化創新突破建設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實施方案》精神,切實將優化營商環境與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結合,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助力成都高質量發展。
研討會現場,成都市委黨校教授邵昱、四川大學王彬彬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魏良益研究員、四川省委黨校陳仲教授、西南民族大學馬健教授、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金兆、市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王福平、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尹宏研究員等與會領導和專家暢所欲言、激烈討論,從數據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文化環境、服務環境等方面為成都市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對策路徑。
數據環境方面,專家們特別提出,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要建立數字化營商環境,聚焦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需求,將疫情防控以來出臺的財稅、金融、社保等一系列階段性惠企幫扶政策相銜接,構建起長短結合的多層次政策體系,助力經濟治理由經驗型轉向數據型、由定性目標轉向定量目標、由粗放調控轉向精準調控,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市場環境方面,專家們一致認為,應當建立“尊商重商優商”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寬容失敗的創新環境,繼續落實一系列“尊商重商優商”政策和舉措,真正讓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家放心、安心、開心,著力提高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家的社會榮譽感,優化企業的發展環境,促進城市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法治環境方面,專家們認為“法治就是營商環境”,法治因其透明度高、社會運行成本低、行為可預期性強,從而是一個城市文明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成都應著重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落實“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權力運行鐵律,打消市場主體的一切顧慮和擔憂,打造法治成都、誠信成都。
文化環境方面,可以通過提取、篩選和整合成都市獨特的自然、歷史、民俗傳承中特定的營商文化資源,從個性化的定位、視覺形象設計和整合傳播等過程對成都營商形象和品牌進行整體塑造。培育成都的營商地標,形甩具有成都特色的文化因素,建立積極向上向善、打動人心、匯聚人氣的營商文化體系。
服務環境方面,專家們強調,政府應承擔好“全程服務者”角色,再造政府職能,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積極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更細致更周到的服務,把“用戶思維”理念融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全鏈條,優化提升“城市大腦”等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功能,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需求,促進“線上線下”文明有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