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1日電 (記者 劉忠俊)記者21日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該市已完成21條特色街區打造,進一步優化了城市街道空間,提升了市民幸福感獲得感。
2017年以來,成都市相繼出臺《成都市中心城區特色風貌街道規劃建設導則》《成都市“小街區”規劃建設技術導則》,將特色街區打造、小街區建設提前謀劃,融入片區發展規劃建設中,根據街區文化積淀、區位環境、商業業態等資源打造不同特色的特色街區、小街區。從2017年至今,成都市全市已完成特色街區打造100條。

說起三瓦窯,對于大多數年輕人、“新成都人”來說,是地鐵7號線的一個站點,是坐公交車經常會經過的一個區域。但在過去,三瓦窯場鎮作為周邊村社的經濟和工業中心,為人們提供了基本的物資保障。同時,場鎮周圍的小學、紡專、化工廠、紙漿廠、熱電廠、絲廠及搪瓷廠等單位群聚發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生活帶。“三瓦窯有我們一代人的記憶。現在街道上打造的這些磚瓦特色元素,其實以前對于我們來說是最常見的。”成都市桂溪街道三瓦窯社區黨委書記羅王軍稱,作為“本地人”自己對于瓦窯文化具有不一樣的情懷。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低矮的偏房、老舊的廠房被林立的高樓、寬敞的馬路取而代之。目前,造紙廠職工宿舍、農遷院落和老舊商品院落成了三瓦窯場鎮的殘存標識。“三瓦窯特色街區包括三瓦窯街和桂溪東路,總長約700米,其中三瓦窯街365米,桂溪東路約335米,北臨成昆鐵路,東接府河綠道,西接桂溪路。”成都市高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周夢如稱,由于街區擁有獨特的歷史特色“瓦窯”,因此改造設計以磚瓦為文化元素并提取了燒磚燒瓦的工匠精神來展示三瓦窯片區的歷史文化記憶。

走進三瓦窯街,站在街道口便可看到一個以磚瓦元素構成特色中式牌坊,似乎在訴說著這條街道的歷史底蘊。順著街道向內走去,街道兩邊建成不少獨具磚瓦元素的風雨廊架,連街道兩邊的空調外機包裹架、垃圾桶等事物也融入了磚瓦元素。
除此以外,長樂佳苑小區的圍墻也經過精心打造。“雕龍凄霧雨,碧瓦凈煙霜。”一首首、一句句帶瓦的詩句雕刻在墻面。青磚黛瓦、碧草藍天,配上圍墻上的詩句,置身其中,范佛又回到了古代富澤的“天府之國”中。“未來,街區將引入咖啡、書店等更具品質的業態,通過豐富街區業態,提升街區環境與品質。”羅王軍稱,社區已引入益民菜市,將過去散亂的小菜鋪全部進行整合,利于街道管理同時,居民也吃得更放心。
目前,成都市特色街區、小街區出快速發展,各街道、社區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歷史底蘊,打造出一批“最成都”的風貌街道。成都市住建局表示,將堅持繼承與發展、保護與利用相結合,注重傳統文脈和商脈的傳承,將文化作為特色街區持續發展的內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