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3日電 (鄒立楊 袁玉華 陶明洋)近年來,瀘州市江陽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在經濟發展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治理,用綠色鋪就高質量發展底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強。
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火電廠是用水大戶,也是排水大戶,很多環節需要用水,使用復用水系統后,不僅節約了用水量,還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前不久,環保觀摩團肯定了川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復用水系統的節水效能。近年來,公司全面落實相關要求,設置集中廢水處理站,實現廢水“零排放”。
曾幾何時,江陽區也面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難”選擇。對此,江陽區勇于實踐,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以發展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6年以來,江陽區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GDP增速高于全國、快于全省、優于全市,年均達8.5%,總量連跨兩個百億臺階、2020年達616.36億元,位于全省前列、川南第二、瀘州市第一,今年預計完成GDP678億元(全域GDP830億元),同比增長10%。在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并未對環境造成影響,去年全區PM2.5濃度較2015年下降41%,空氣優良天數率達89%,長江江陽區段平均水質達Ⅱ類標準,沱江江陽區段平均水質達Ⅲ類標準,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江陽區對環境污染說“不”。近年來,江陽區嚴把項目環保準入關,堅決放棄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長江機械、豪能傳動公司轉型,30萬噸白酒小曲清香項目、瀘州老窖技改提升項目加快推進。研發資金投入超過8億元,基礎電子元器件、半導體設備、傳感器等上游關聯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我區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5家,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5家,2020年R&D達6億元以上,創歷史新高。”江陽區科技人才局負責人介紹,江陽區引入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創建宇恒泰等省、市級眾創空間4家,“創新驅動、產業重構、生態優先、全域并重”的可持續發展江陽模式基本成型,得到國家科技部的肯定和認可。前不久,江陽區再次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蟬聯“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多措并舉打污染防治之戰

“每天早上6點左右,垃圾收運員便會挨家挨戶收運生活垃圾,實現生活垃圾不過夜。”12月22日,正在家門前忙碌的況場街道游灣村村民孫治彬對自己的生活環境很是滿意。江陽區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實現“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減少了長江、沱江、河湖沿岸農村生活垃圾對水的污染。
環境治理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江陽區建立完善了環境保護目標責任體系,多措并舉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積極加強“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關停取締工業企業13家。聚力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依法關閉搬遷長江、沱江養殖場5家,整治拆除長江、沱江生態紅線管理范圍內農家樂5家。累計投資3.63億元,新改建雨污管網68.7公里,建成鎮污水處理廠(站)18個、農村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廠(站)34個,鎮污水處理率達69.3%,完成農村廁所改造6000余戶。
江陽區不斷加大空氣質量巡查管控力度,定期巡查拆遷地、建筑工地,堅持全面落實“六個百分百”,工地揚塵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新型多功能路面清洗車“前噴+側沖+后灑+消防水炮”設計,360度全方位覆蓋路面角角落落,讓垃圾塵土無處可藏。
“我鎮是農業大鎮,面臨的主要是農村面源污染問題。”通灘鎮建環中心負責人介紹,為解決這一問題,該鎮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嚴格劃定了禁養區范圍,污水直排沱江和米溪溝的養殖場先后被依法取締,兩家農家樂搬遷,消除了畜禽養殖業及生活污水對水環境的污染。
江陽區層層落實河湖長制,守護碧水清波。完成255個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清理整頓沿江砂石堆場34個,搬離長沱兩江餐飲船8艘,對河道非法采砂地、河湖岸、河湖路邊種樹復綠,力促全區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一個城市,有了碧水就有了靈氣。江陽區聘請第三方監測機構,設置42處監測斷面對區管河流、水庫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全覆蓋實施水質監測,為水環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環境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
全民參與建美麗宜居之家

“小區改造后,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了。”前不久,大山坪街道新南苑等4個老舊小區,“怎么改”通過居民參與改造完工,居民們十分高興。江陽區加快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目前已完成67個老舊小區改造,剩余64個正在穩步推進中。歷史性完成6600余戶城市棚戶區改造。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今天的江陽區,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自發加入環境保護隊伍。
“焚燒秸稈違法,綜合利用受益”丹林鎮、華陽街道等鎮街,村民自發組建小車、摩托車巡邏隊宣傳、巡邏秸稈禁燒,群眾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由“我要燒”逐步養成“不能燒、不想燒、不再燒”的良好習慣。
江陽生態環境局等部門積極上門服務企業,宣傳環保政策,聽取企業訴求,提出解決思路,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助力提升精準治污水平。
全區230多名區、鎮街、村三級河(段)長,290多名巡河員、保潔員,1200多名環保志愿者,定期開展環保宣傳、凈灘、巡河等活動,做守護河湖的生態環保衛士。
區水務局組織志愿者,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紀念日,除上街開展宣傳外,還開展環保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讓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沁入中小學生的心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色已成為江陽區高質量發展最動人的底色。站在新的起點,江陽區將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倒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大力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普及,深入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營造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的社會氛圍,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