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3月2日電 (劉軍)“希望多關心老年人”“希望紡織廠增加做衛生的”“增加休息娛樂場地”……在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上田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外的心愿墻上,密密麻麻的貼滿了社區居民的心愿。

“這個是社區親民化改造的一個創舉,每天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收集居民的心愿,目前我們已經收集了30多條居民心愿……”近日,上田壩社區黨委書記李瑋珩介紹了社區心愿墻。
李瑋珩所說的心愿墻,是近期社區親民化改造的一部分。
“原來的上田壩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是四個辦事人員擠在一個30㎡的小房間里,別說是社區居民來辦事了,服務中心的門都不能完全打開。”李瑋珩回憶道。

“我們想改造服務中心,但是跑了很長時間,都沒有籌措到資金。去年下半年,市煙草專賣局在創文幫掛的時候知道到了這一情況,就伸出了援助之手,幫我們改造了服務中心、擴建了社區文化站、老年活動中心,還打造了兒童之家。”李瑋珩指著眼前煥然一新的環境,高興地說,“現在,我們社區8個工作人員都在服務中心,社區居民辦事實現了一站式辦理。”
改變的不只是硬件,服務理念也逐步升級。“黨心連民心,上田一家親”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提煉了出來,但是如何把民心“連”起來,社區頗下了一番功夫。
社區最開始設置了意見簿,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居民在上面留言,這讓社區工作人員很是費解。
“意見簿都放在你們看得見的地方,誰寫的你們一下就曉得了。”一次辦事群眾的提醒讓社區工作人員恍然大悟。原來,社區居民覺得有些事情不方便直說,對意見簿望而止步。
懷著改進之心,社區工作人員在不久后開展的“安全進校園活動”中找到了靈感:“我們可以像學校一樣,設置一面心愿墻,我們看不到,社區居民隨時都可以去貼。”
心愿墻在社區設立起來,慢慢有了第一個心愿、第二個心愿……

“對于居民的心愿,我們能自己滿足的就盡快處理,不能自己處理的就整理后上報相關部門,或者聯系幫掛單位。”李瑋珩說道,“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紡織廠道路改造、路燈增設、文化設施改造三大工程。前不久,在跟市煙草專賣局直屬黨支部搞聯建的時候,他們還把困擾居民多時的采石路道路修繕了,平整的水泥路讓老年人雨天出行方便多了。”
一面心愿墻、一條水泥路……背后蘊含的是服務聚人心,體現的是黨群一家親。
“如今,老年人出行方便了就喜歡沒事兒到老年活動中心看書喝茶,年輕媽媽們則愛帶著孩子到兒童之家玩耍,需要辦事的群眾也因為有休息區而減少了等待的焦躁情緒。”李瑋珩覺得非常欣慰,“社區比以往更加和諧,感覺我們和群眾的聯系也更加緊密了。服務無止境,我們社區黨委會持續關注‘心愿墻’上的群眾心愿,為居民們做更多的實事好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