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四川德昌:春秋三百天 四季鳳凰城
2022年07月06日 10:09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曹惠君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6日電 (高栽斐)涼山州德昌縣是四川省最大的傈僳族聚居區,共有傈僳族7000余人,曾經傈僳族長期居住在高山的“木楞房”里,生產、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涼山州建州以來,德昌縣的傈僳族同胞在黨的政策下,實現了易地搬遷和產業發展,傈僳族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該新村點附近建有以原傈僳族舊居為原型的村史館,能通過明顯的新舊對比,感受傈僳族生活的巨大變化。

 德昌風電場負責人介紹相關產業。(高栽斐攝)
德昌風電場負責人介紹相關產業。(高栽斐攝)

  近年來,德昌縣高度重視傈僳族地區發展,全面破解傈僳族地區前進中的難題。一方面加大傈僳族群眾移風易俗力度,大力引導傈僳族群眾送子女入學,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一個不少;大力開展庭院和村落環境治理,約束村民不亂丟垃圾、保持院落和村落環境整潔,有效改善人居環境臟、亂、差現象;加大村民個人衛生清理力度,鼓勵村民養成“五洗一刷一剪”好習慣;多形式開展破除“等靠要”思想宣傳教育,大力開展感恩奮進、扶貧扶志宣講。另一方面則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烤煙、枇杷、特色早市蔬菜近2500畝,探索石蚌養殖等特色養殖,202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5545元。

傈僳族老人住進新房吹奏當地特色傳統樂器。(高栽斐攝)
傈僳族老人住進新房吹奏當地特色傳統樂器。(高栽斐攝)

  今后,德昌縣將團結帶領包括傈僳族在內的各族人民,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和移風易俗,進一步提升傈僳族同胞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共同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德昌,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處川內第二大平原安寧河谷腹地,素有“香城”“鳳凰城”之稱,2284平方公里土地孕育了23個世居民族。是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南向開放、中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實驗區、安寧河谷農文旅陽光生態走廊、“3+6”西昌經濟圈的關鍵節點,在交通、氣候、文化等方面資源稟賦,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這里氣候獨特,是自然天成的康養旅游勝地。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9.7%,年均日照2223小時,氣溫18.1℃,降水1070.5毫升,相對濕度65%,空氣負氧離子含量平均12000個/立方厘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城區海拔1300米,平均PM2.5指數25,“溫度、濕度、日照、海拔高度、空氣清潔度”五度空間完美融合,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春秋三百天,四季養生地”之美譽。物產豐富,美食薈萃,櫻桃、桑椹、枇杷、板鴨等綠色特色農產品享譽全國,是“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果桑之鄉”“供港果蔬基地”“自然(養生)旅游目的地”“四川省十大最具潛力森林康養目的地”“全國最適宜人居住的美麗小城市之一”等已成為德昌的重要名片。

  這里歷史悠久,文風濃郁,是勾連川滇人文的核心通道。兩千余年的歷史,秉承著“北達京畿,南通蒙昭”的南絲綢之路精神。這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青山機場、成昆鐵路、京昆高速、108國道和即將建成的成昆鐵路復線縱貫南北,同處西昌半小時經濟圈和攀枝花一小時經濟圈,便捷的立體交通網絡四通八達。

  在全省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契機下,德昌文化旅游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州文旅大會精神,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從規劃編制、基礎設施建設、品牌打造、文旅產品開發等方面入手,在文旅發展中奮起直追,實現了新的突破。

  德昌注重以文化為內核,以旅游為形式,打造品牌,依托民俗風情、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等資源打造文旅品牌。開發和打造了“農耕文化節”“谷雨拜倉頡傳統文化節”“端午藥膳美食節”“農民豐收節”等一系列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做到每個節慶活動各有其主題特色,帶動消費,提升影響。(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 | 亚洲欧美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永久免费精品视频网站 | 青青青在线视频自拍 | 亚洲尤物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