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軟件行業,成都又有新動作。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18日從成都市經信局官網獲悉,《成都市推進建設“程序員之家”工作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正公開征求意見。
其中提到,到2025年,成都擬建成10個“程序員之家”,且專用于“程序員之家”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筑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程序員之家”促進聚集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在成都打造一批“程序員之家”為特色化標識的軟件產業“微型生態圈”。
分綜合型、特色型建設 最高補貼500萬元、300萬元
《征求意見稿》提到,打造“程序員之家”,成都擬采用“政府引導、市區共建,行業主導、特色發展,因地制宜、分類建設”模式,鼓勵專業園區運營主體、社會組織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事業單位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
其中,政府引導、市區共建是指市級引導、區(市)縣支持,共同打造以“程序員之家”為引領的軟件人才公共服務平臺,平臺建設周期原則上為2年,平臺建設采用“賽馬”方式組織實施。
值得注意的是,“程序員之家”由社會組織或企業事業單位作為建設主體,擬優先支持具有良好產學研合作模式的聯合體投資建設。綜合型“程序員之家”涉及的關鍵軟件領域不少于2項,涵蓋的細分領域不少于5個;特色型“程序員之家”涉及關鍵軟件領域不少于1項,或涵蓋的細分領域不少于3個。
結合區(市)縣和產業功能區產業發展基礎,成都還擬鼓勵基礎條件較好、發展預期清晰的區域建設綜合型“程序員之家”,支持有積極性的區域建設特色型“程序員之家”。綜合型“程序員之家”從業人員不少于4萬人,特色型“程序員之家”不少于2萬人。
據悉,成都擬按照實際投入50%的比例,對綜合型“程序員之家”給予不超過500萬元、對特色型“程序員之家”給予不超過300萬元的資金獎勵。由市經信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程序員之家”評選管理辦法。
加強醫療、教育等服務保障及基礎設施建設
“程序員之家”的核心是人。
在宜居環境方面,成都特別關注教育、醫療、安居、生活服務四個板塊,包括擬提升“程序員之家”區域范圍的學位供給水平,積極探索創新適合程序員家庭需要的幼兒園、普通小學、初中延時服務及假期托管服務,并加強“程序員之家”區域范圍內及周邊商品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公寓等各類住房的規劃建設和供給。
在宜業環境方面,新型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平臺、公共服務活動、產業孵化載體、專業促進機構等則是關鍵詞。
比如,《征求意見稿》提到,成都擬推動在“程序員之家”區域范圍內加快布局5G網絡、千兆光纖網絡、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展示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電磁驅動聚變大科學裝置、跨尺度矢量光場時空調控驗證裝置、超算中心等創新基礎設施,以及新能源充電樁、加氫站、TOD項目等融合基礎設施。
根據《征求意見稿》,成都擬構建滿足軟件人才需求的一流宜居環境和宜業環境,實施“加強教育服務保障”“加強醫療服務保障”等專項任務,建成一批由專業化機構領銜建設,名園、名人、名企、名品、名校、名會、名展、名賽“八名”要素顯著聚集的“程序員之家”。
支持5大關鍵領域14個細分領域 打造軟件產業“微型生態圈”
值得注意的是,“程序員之家”支持的產業領域相當廣泛,包括——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大型行業應用軟件、新興平臺軟件5大關鍵軟件領域;網絡信息安全、數字文創、工業軟件、集成電路設計、智慧旅游、車聯網、地理信息、工業電商、智能服務、跨境電商、智能物流、智慧康養、工業APP、大數據等14個細分領域。
《征求意見稿》提到,成都要打造一批軟件產業“微型生態圈”。
比如,要引育一批軟件產業高端人才,包括強化“蓉漂計劃”“蓉貝計劃”實施成效,發揮好區(市)縣人才政策的配套作用,鼓勵“程序員之家”所在區域與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國家級“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等。
打造“程序員之家”,成都還關注軟件產業集群園區、關鍵軟件骨干企業、特色知名軟件產品的打造。
在園區方面,成都提出擬在“程序員之家”區域內布局打造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等專業集群或載體。
在骨干企業方面,成都則提到要圍繞操作系統、數據庫、嵌入式軟件、大型行業應用軟件、新興平臺軟件、工業軟件、鯤鵬生態和未來汽車業務等領域,在“程序員之家”區域內引進培育一批中國軟件業務收入百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競爭力百強、國家級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承擔關鍵軟件核心技術攻關工程企業等骨干型軟件企業。
《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成都擬在“程序員之家”內培育并發布一批省級、市級“首版次”軟件產品,一批網絡與信息安全軟件、人工智能軟件等制造業單項冠軍軟件產品,一批在細分市場占有率位于全省前3位,且在國內細分行業中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軟件產品。
此外,成都還擬在“程序員之家”區域內打造并推出一批工業互聯網、智能網聯、人工智能、工業軟件、大型行業應用等領域的融合應用示范標桿,建設一批國家級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應用項目、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項目。
記者 鄒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