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資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口腔裝備材料)。 圖片由省商務廳提供
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
將破9000億!12月21日,在成都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上,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在談到這個數字時,略顯興奮。2021年1-11月,四川進出口總額達到8538.6億元,已超2020年全年。按月均776億元進出口值估算,今年四川外貿總額將破9000億元。“4年翻了一番,這在全國也不多見。”
成績欣喜之余,壓力也不小。"2022年,外貿發展趨勢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有關人士分析,疫情造成的經濟分化將更加不確定,隨著各國產能加快恢復以及國際物流持續承受的巨大壓力等,做好一個"穩"字十分重要。
對于正處在向貿易強省邁進關鍵時期的四川來說,又該如何應對挑戰,展望2022?
立:
實施“外貿進口年”行動 向短板要增量
“四川進口占比低于全國,還有空間。”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把明年確立為“外貿進口年”,就是想全省在這方面發力。
空間有多大?
先看占比差距:來自成都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四川進口值為3455.7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0.47%,要低于全國4.2個百分點。
再看增速差距:今年前11月,四川進口值同比增長18.3%,全國進口值同比增長22.2%,相差3.9個百分點。

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裝備制造) 。圖片由省商務廳提供
為何進口顯得疲軟?
梳理四川的進口產品名單,可以發現一個問題:我省進口產品以初級元器件、裝備制造等工業消費品為主,但這些進口產品既大多是從沿海轉運而來,且其中80%為中間產品,真正直接通過四川主體進口的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資源比較少。對此,省商務廳外貿運行處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這與四川身處內陸盆地有關,也與整體開放環境有關。“但從發展的角度看,這是短板也是潛力。”
潛力,還在于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四川作為人口大省、西部消費中心,擁有輻射近5億人口的消費市場,擴大優質消費品直接進口,四川有需求有優勢。
“實際上,我省居民消費品進口規模不小,但更多也是通過東部沿海地區分銷進來,不是四川直接進口。”該負責人表示,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具有巴蜀特色的國際消費目的地,商務部門將加快推動形成進口在四川、消費在四川、集散在四川,把龐大的市場優勢轉化為本地消費增量。
2022年實施“外貿進口年”行動,省商務廳已有行動路線圖:將出臺擴大進口政策措施,把進口增速作為全省外貿考核單列目標;將制訂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在國家支持政策基礎上擴展范圍;將針對RCEP即將生效后首年關稅即降為零和5年內關稅降幅較大的進口商品,擴大優質消費品、東盟農產品和資源型大宗產品進口規模;將打造面向中西部消費品重要進口基地,推進"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設;將支持在川央企、省屬國企以及鏈主企業進口大宗商品、高科技產品和先進技術裝備,支持供應鏈企業優先進口緊缺原材料等。
破:
聚資源促轉型 打通外貿“腸梗阻”
12月25日,滿載化工品、農用機械、裝修材料、農產品等貨物中老鐵路(成渝-萬象)國際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始發,通過中老鐵路直達老撾萬象南車站,并分撥至老撾、泰國、緬甸以及柬埔寨等國。至此,中老鐵路將進入常態化運行。

成都國際鐵路港。攝影 白桂斌
在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琨看來,這是支撐四川外貿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對企業來說,該運輸模式對比海運方式,可為企業節省一半以上運輸時間,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對四川對外通道建設來說,中老鐵路的常態化運行,也為一下步避開馬六甲海峽限制,通過鐵路進行陸地直聯,創造新的戰略出海通道打下基礎。
“當前,我省出口以加工貿易方式為主,且其占比接近60%,加工貿易產能已接近極限,推動貿易持續穩定增長,既要加快塑造進口的優勢,也要千方百計在出口上求新突破。”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中老國際班列”的常態化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在轉化形成歐洲—成都—RCEP成員國經濟廊道,將為我省外貿進出口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起步就沖刺,開局就決戰。面對2022年將面臨的更多不穩定因素,有業內人士指出,四川不斷做大外部空間增量的同時,同樣需要做強內部的競爭優勢。其認為,當前四川開放發展仍面臨不少現實困難。比如,外向型產業還不強,外貿區域、主體、方式“三個單一”問題依然突出;“缺芯”、運力緊張、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問題凸顯,外貿企業生產經濟成本不斷上升;重大開放平臺大多起步較晚,聚集外向型產業規模還需加快等等,這些都是制約四川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困難如何破?
就在今年10月,我省出臺推動高水平開放發展“黃金十條”,從政策層面加大扶持力度,著力打通外貿發展的重點、難點;
12月初,省商務廳發布四川第二批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至此我省共有國家級、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共計50個,分布全省16個市(州)。該基地作為穩定和暢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將有力帶動全省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型材料、智能制造、農產品、汽車及零部件等“5+1”產業體系加速向外延伸,著力解決四川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入不夠的問題……
就在幾天前,在成都國際商貿城舉辦的“2021中國(四川)出口商品世界播”活動上,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智利、南非等32個國家的外籍主播變身“國際網紅”,紛紛帶著來自四川智能終端產業帶、鞋服產業帶、川味食品產業帶、家居產業帶共計80余款產品參與現場直播、展示和資源對接,引起了線上線下的火熱圍觀。
“就是要充分發揮四川產品資源豐富、外國友人眾多、跨境電商生態圈成熟以及西向南向貿易日漸成勢的優勢,開辟外貿發展新賽道。”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國際商貿城作為四川唯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承載地,是國內商品輸出中轉站和海外商品采購集散地。今年全省市場采購貿易規模已破260億元,較上年增加200億,貢獻了全省外貿增速2.5個百分點。明年要通過"市場平臺在成都+特色產業在市州"合作機制,進一步形成規模。

廣安市前鋒區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紡織服裝) 。省商務廳提供
【劃重點】
2022年,四川外貿發展將重點抓好這六大要點
作為開放主責部門職能,2022年全省商務系統將在哪些方面著力?12月24日記者獲悉,省商務廳將按照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在自貿試驗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啟動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三年對標行動。
·實施“外貿進口年”行動,以進口穩外貿、擴開放、促消費,引進培育基地貨運航空和大型物流快遞公司。
·創建中國(四川)綠色貿易示范區,探索建立外貿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追蹤體系。
·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加快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取得實質性見效。同時,搶抓RCEP生效實施機遇,深化拓展國際經貿合作。
·建設貿易新業態發展先行省,推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保稅維修、外綜服等新業態加快發展。
·促進國家級開放平臺外向型產業集聚發展,分類編制產業發展規劃,開展“國家級開放平臺沿海行”活動,推動不同類型平臺產業錯位發展、聚集發展、引領發展,做大開放型經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