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8日電 (吳平華 張茂潔)9月27—29日,由交通運輸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物流合作秘書處聯絡員會議在四川宜賓舉辦。

本次會議以“共享產業發展新機遇、共暢國際物流新通道”為主題,交通運輸部、外交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四川省人民政府、宜賓市人民政府領導和相關省市交通、口岸物流部門領導,國外部委和駐華使領館官員、政府間國際組織嘉賓、企業家及專家學者等200余人出席會議。
在會議開幕式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田慶盈發表致辭,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致歡迎辭。保加利亞共和國交通和通信部國際關系與雙邊合作司主任伊萬卡·古爾古耶娃、塞爾維亞共和國海關總署總署長顧問特希奇·阿萊克桑達爾、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諾夫魯茲·切塔、希臘駐華大使館經濟與商務參贊海茨彼得洛斯·喬治也先后作發言。會議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鐵路機場辦主任張勇主持。

在此次會議上,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積極推動物流聯合體、航空、中歐班列項目對話合作;簽署了安吉物流園區與歐洲Contago物流聯合體、中歐班列海鐵聯運、中歐班列抵達波蘭馬拉的貨物集疏運、宜賓市和波蘭羅茲市的城市友好合作、四川航空集團與斯洛伐克航空公司合作意向備忘錄等項目合作協議。此外,還成功舉行了中歐國際運輸公鐵雙發儀式。
中東歐國家作為連接歐亞大陸的“橋頭堡”,地位極其重要。自2012年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以來,雙邊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貿易伙伴國地位顯著提高。
隨著雙邊貿易額顯著增長,中國—中東歐之間的全方位物流合作也在持續深化,國際物流通道布局建設不斷完善,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已形成以海運為主,鐵路、公路、航空加快發展的“綜合立體”國際物流大通道,尤其在中歐班列、跨境公路運輸、空中貨運航線、港口物流以及多式聯運等方面發展迅速。
四川是中歐班列等國際班列的主要始發點,具備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雄厚基礎和先天條件。其中,宜賓市近年來通過推進現代物流發展,加速構建內連外暢的高效物流通道,積極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向南,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截至2023年底累計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宜賓—欽州)383列,2023年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宜賓—欽州)64列,發運集裝箱3214TEU。向東,加密長江水運航線,2023年宜賓港增開宜賓—武漢水上快班、“川—渝—滬”外貿集裝箱班輪等快速通道,完成貨物吞吐量791萬噸、增長37%,集裝箱107062標箱、增長11.4%,目前班輪密度已達每周15班。向北,開辟四川(宜賓)-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TIR跨境公路運輸線路,實現跨境公路運輸“一單到底”,節約運輸時間40%以上。五糧液機場2023年航空貨郵吞吐量超過8000噸,增長率超80%,排名躍升至四川支線機場第1位。
除各領域交流合作的具體項目和活動外,本次會議圍繞中國—中東歐國家物流合作方面的重要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祖拜達·阿斯帕耶娃、竇朋、王國君、弗洛林·瓦倫丁·什特凡、楊雪松、賽凱莎、韓曦、揚尼斯·查斯基斯、陳日等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家和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專家學者,就推進中國—中東歐國家在鐵路、公路、航空、海運、口岸等領域發展合作發表主旨演講,分享經驗、交流意見并出謀劃策。
在主題交流會議結束后,還配套舉辦了多場專項會議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