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4日電(王爵 徐艷梅 蘭萍)3日,中國(內江)—東盟物流貿易發展會議在四川內江舉行,中國(內江)—東盟物流貿易對接基地正式揭牌,標志著內江與東盟國家的交流合作進入新階段、新層次、新高度。

內江這樣的內陸城市,為何能與東盟建立物流經貿關系?內江國際物流港服務中心主任范長廣介紹,內江自古就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商貿物流樞紐,與東盟的合作源遠流長,特別是近年來隨著RCEP協議的生效、四川省委賦予內江“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產業強市和區域物流樞紐”定位,中國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和中老鐵路的開通,進一步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而今的內江已具備建設中國—東盟物流貿易對接基地的堅實基礎。”范長廣說,內江直達老撾、越南、緬甸、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跨境運輸通道順利打通,“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和成渝主軸跨境班車(內江-東盟)常態化開行;四川-東南亞產業合作園落地內江,成功引進泰國天絲紅牛、正大集團等東盟企業13家;內江造柴油機等工業產品暢銷東盟,東盟產水果等農產品經過內江暢銷成渝。
“開放合作是時代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商務部亞洲司原司長、RCEP產業合作委員會咨詢委員呂克儉認為,內江區位交通優勢突出,物流和口岸配套較為完善,經濟發展潛力大,與RCEP有關成員國產業互補性強,貿易投資關系密切。在內江共同打造中國-東盟物流貿易對接基地,符合中國與東盟在川渝地區開展經貿合作的布局需求,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打造中國(內江)—東盟物流貿易對接基地,又將為雙方帶來什么?在四川興明泰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華麗眼里,這意味著更加便利的往來、更加快捷的物流、更加簡化的貿易流程。她坦言,作為中國西部內陸地區的出口商,企業曾經面臨天然的劣勢,好在西部陸海新通道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物流速度,節約時間15天以上。而中老鐵路的開通,更是大大促進了企業與老撾客戶的合作,現在從內江到萬象,集裝箱可“門到門”直達。
“通過加強東南亞與中國西部的互聯互通,我們可以簡化貿易往來、降低運營成本、開辟新的商業前景。”泰國總商會暨泰國貿易院副主席楊派樂表示,作為合作伙伴,將與內江一道,致力于共同優化運輸網絡,應對物流行業挑戰。
內江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口岸物流發展中心主任王彤介紹,隨著中國(內江)—東盟物流貿易對接基地正式揭牌,雙方將在RCEP區域內的開放性市場上進一步加強物流產業合作,促進貿易和投資新發展。根據構想,雙方將共同把內江打造成為東南亞國家農林牧漁、醫藥、建材原料、礦產等產品進口基地,成為面向東盟的消費電子、服裝紡織、汽車及機械裝備等產品出口基地。
活動中,內江市人民政府與RCEP產業合作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內江國際物流港與泰中商務委員會、新加坡物流協會等5家國內外商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內江和東盟各國的商貿、物流合作。內江蓉歐投資開發公司與中泰國際貿易公司等9家企業簽訂《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入駐協議》,簽約倉庫租賃面積1.65萬平米;與宏遠集團有限公司(老撾)簽訂二手車出口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中國汽車在老撾市場的銷售及售后服務,并在老撾海外倉和物流業務發展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