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7日電 2月6日,成銀轉債正式從上交所摘牌,至此,成都銀行成為中西部首家實現可轉債強贖補充資本的銀行,也是近5年發行可轉債的銀行中,首家完成強贖轉股的銀行。
近年來,發行可轉債并爭取轉股已成為上市銀行補充核心資本的一種重要方式,但受限于銀行股估值低迷,銀行轉債實現整體轉股較為困難,成都銀行何以在上市銀行中脫穎而出?
數據顯示,成都銀行是近些年成長性最強的上市銀行之一,自2018年上市以來,七年間該行總資產、存款、貸款等主要經營指標分別增長181.13%、179.63%和386.54%,增速在上市銀行中位居前列,股價表現領跑多年,成為備受機構青睞的上市城商行。
高成長性背后,是多年來成都銀行緊扣區域發展脈搏,將自身發展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深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交出的一份“時代答卷”。
漲超30%
80億可轉債轉股完成
2022年3月3日成都銀行發行80億可轉債,在發行市場獲得投資者熱烈響應,股東認配比例79.11%,獲得7144.29倍網上認購、網上中簽率0.01399%,創境內上市銀行可轉債發行最優水平。
2022年4月6日,“成銀轉債”在上交所掛牌交易,證券交易代碼“113055”。此后經過3次現金分紅除息,2024年“成銀轉債”轉股價格調整為12.23元/股。
2024年9月,A股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成都銀行股價也一路攀升,12月17日成都銀行發布公告稱,自11月7日以來,已有15個交易日收盤價不低于“成銀轉債”當期轉股價格的1.3倍,觸發“成銀轉債”有條件贖回條款。此后一個半月內,成都銀行發布22次實施“成銀轉債”贖回暨摘牌的提示性公告。
2025年2月6日,“成銀轉債”成功實現強贖轉股,成為2025年首支完成強贖的銀行轉債。從數據來看,截至2月5日收盤,成都銀行報16.81元/股,高出12.23元/股的轉股價37.45%,同時截至停止交易日成銀轉債的轉股價值為137.449元,較上市時漲幅26.40%。
此次強贖,成都銀行最終完成轉股79.95億元,轉股率99.94%,提前三年完成80億可轉債摘牌,轉股后將按照監管要求用于補充核心一級資本。
成都銀行80億可轉債成功強贖的背后,除了回暖行情助推之外,更與成都銀行優秀基本面密不可分,近年來該行表現出的高成長性和高分紅特點,深受資本市場青睞。
高成長性
擦亮成渝金融名片
縱觀A股上市銀行當中,成都銀行是近幾年鮮有實現資產規模、凈利潤均兩位數增長的銀行。
2018年初,成都銀行作為四川省首家上市銀行、全國第8家A股上市城商行登陸資本市場,彼時營收不到100億元人民幣、凈利潤不到40億元、資產規模不足5000億元。
到2022年末,該行總資產、存款、貸款等主要經營指標已全部翻番,相當于5年時間“再造”一個成都銀行。2023年6月末,成都銀行更以10282.51億元資產規模一舉邁入全國“萬億級”城商行隊列,成為西部地區資產規模率先突破萬億的城商行。
在排名前10的上市城商行當中,從2017年以來,成都銀行多項經營指標排名前列,七年間歸母凈利潤增幅排名第2位,僅次于杭州銀行。
營業收入增幅方面,成都銀行排名第3位,僅次于杭州銀行和寧波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024年,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成都銀行依然保持著強勁發展韌性,總資產規模突破1.2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1.95%。2017年以來,資產規模增幅在排名前10位上市城商行當中排名第2位。
在保持高成長性同時,成都銀行資產質量持續向好,不良生成率連續三年低于0.2%,不良貸款率連續八年下降,截至2024年9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0.66%,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維持在歷史最優、行業領先水平,也是同期A股上市銀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低于0.7%的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銀行分紅“闊綽”,該行積極響應提升股東回報相關政策號召,堅持以長期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信心。上市以來,成都銀行分紅逐年遞增,2018年至2023年每股分紅金額分別為0.35元、0.42元、0.46元、0.63元、0.76793元和0.8968元。此外,成都銀行是第二家將每年現金分紅比例不低于30%寫入公司章程的A股上市銀行。
優秀的高成長性基本面疊加高股息率,讓成都銀行成為備受機構青睞的優秀城商行之一,逐步成為成渝地區亮眼的一張金融名片。
深耕區域
全面賦能區域經濟建設
成都銀行保持高速成長、資產質量持續向好的背后,既有國家戰略賦能區域成長帶來的巨大機遇,更是成都銀行持續深化改革、積極轉型,融入大局、深耕區域交出的一份時代答卷。
2025年1月3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迎來五周年重要節點。“西部看川渝,中國經濟第四極。”作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外被寄予厚望的經濟增長“第四極”,川渝兩地攜手推進產業能級提升,共同打造陸海統籌、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不斷凸顯。
從2018年上市之后,成都銀行將“上市提能、區域發展、綜合經營”作為高質量穩健發展的內驅引擎,不斷推進“精細化、數字化、大零售”轉型方向,在根植于成都同時,積極布局川渝陜“一體兩翼”格局,緊抓區域經濟紅利,不斷夯實政務金融業務“首站銀行”和優質實體客群“首選銀行”實力和優勢,在深耕區域中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金融主力軍。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成都銀行積極踐行“三主動”,主動對接行業主管部門,主動研判區域經濟特點、產業布局等經濟人文基礎,主動跟進區域發展戰略;5年來成都銀行累計向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企業信貸投放支持超過9700億元。
在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棚改建設以及城市有機更新等方面,成都銀行堅定扛起國企責任擔當,多個項目實現成都地區首單首投,吸引和撬動更多同業資源投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此外,成都銀行還努力抓“幸福美好十大工程”,專注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和高品質公共服務,為軌道交通建設、TOD項目建設以及學校建設等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成都銀行的總貸款規模達到7211億元,其中對公貸款占總信貸余額達81.6%。
布局未來
全面助力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自2023年首次被提出,2024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如何發揮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讓創新“變量”成高質量發展“增量”?金融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持是重要課題之一。
為打造未來業務發展戰略制高點,成都銀行堅持向上生長接續塑能,先后設立科技支行、文創支行、綠色金融支行、新經濟支行等特色金融專營支行,積極探索出一條差異化、特色化、高質量金融發展路徑。
早在2009年成都銀行便開始深耕科技金融,依托全國首批成立的科技支行,深化“專營機構+專業團隊+專項授信+專屬產品”四專服務模式,精準服務科技創新領域市場主體。截至2024年9月末,成都銀行業務覆蓋成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企業和創業板上市企業分別超過90%、80%、90%,科技金融貸款余額及增量排名四川省金融機構“雙第一”。
傳承千年的燦爛天府文化,讓成都在新時代煥發獨具魅力的青春活力,更成為產業發展的源源動力,2023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2500億元,同比增長13.9%。2024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有望突破2800億元。
成都銀行于2018年率先設立了西南首家文創支行,持續通過“文創通”等相關信貸產品,助力成都市文創行業健康發展,助力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截至2024年末,通過“文創通”已累計服務超450家文創類企業,累計支持金額超43億元。此外,成都銀行發揮投行功能,2024年12月19日全國首單版權ABN成功落地,通過結構化設計,協助文創企業盤活版權資產,實現成本更低的直接融資。
立體、全面、開放的大交通通道網絡,優質、活力且高效的營商環境,讓成都加速邁向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彰顯出巨大的消費活力與引領力。
面對成都蓬勃發展,不斷煥發生機的消費市場,成都銀行從2019年明確零售轉型,不斷依托“成行消貸”品牌,持續推出多種消貸產品和利率優惠政策,為市民裝修、購車、旅游、教育等提供資金支持,進一步提振消費市場。
“80億可轉債完成轉股,將進一步夯實我行核心一級資本,為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提供充足準備,”成都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該行將繼續錨定“百年銀行、一流銀行”戰略愿景,緊密圍繞重大戰略部署,展現更大擔當、實現更大作為,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金融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