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1日電 (記者 劉忠俊)6月11日,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衛生站內,鄉村醫生周良倫正為村民檢測血壓等,旁邊還有3名村民正在等待看病。

周良倫是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人,從醫25年來,見證了鄉村醫療變遷。“最大變化是村民看病和拿藥均可刷醫保卡了,醫療設施也比以前齊全了,如今心電圖、康復牽引等均可在衛生站做。”周良倫稱。此外,太和鎮衛生院或眉山市中醫醫院專家還要來巡診,并建起了遠程協作、綠色轉診渠道,便于疾病早診斷、早發現、早處理。“現在高血壓藥不用再跑到城里醫院,就在家門口就能搞定,方便多了。”永豐村63歲村民廖大爺稱。

永豐村衛生站通過區域慢病管理云平臺,實現了區、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重點疾病人群健康數據實時流動,395余名高血壓患者、140余名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更為及時的健康保障。衛生站除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外,還在專家指導下開展針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中藥熏洗等中醫藥適宜技術,讓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健康服務。

而在東坡區多悅鎮正山口村衛生站,村里通過引進國企參與配套設立藥房,探索“村醫+衛生院+國企”人員配置模式,輻射周邊5000多人。“解決村民看病就醫‘最后一公里’問題,讓村民看病買藥更加方便。”東坡區多悅鎮正山口村黨委書記張文勝稱,通過采取“國資+村集體經濟”投資模式,引入醫藥國企租用村集體經濟場地,改建完善衛生室及藥店,在盤活村集體經濟閑置資產的同時,實現“村口看病購藥”,解決村民日常就醫“難預約、路途遠”等問題。

一年來,四川聚焦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小、散、弱”、平臺受限等突出問題,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持續在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重點發力,不斷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區基層醫療機構優化調整為16個,全覆蓋升級行政村衛生室125個。”眉山東坡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稱,該區構建“以區級醫院為龍頭,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站)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先后建成思蒙、萬勝2個區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引領輻射帶動鎮衛生院協同發展。

在仁壽縣,為了提升村醫服務能力,富加鎮衛生院推出“村醫集中辦公”模式,定期進行病例分析、培訓和考核等,并就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在醫生指導下商討解決方案,進而實現了同質化管理。“通過集中辦公,收獲很多。”仁壽縣富加鎮桂樹村衛生室村醫李雨稱,集中辦公期間,自己針對嚴重精神障礙人群基層管理請教了許多問題,衛生院專門邀請了上級精神科醫生來培訓。
據了解,像富加鎮衛生院這樣的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眉山市共統籌規劃布局了20家。各次中心以二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基層醫療機構根本屬性不變,有計劃選派醫療衛生人才下沉駐點開展幫扶,提升和帶動鄉鎮(社區)和村衛生室醫療服務能力,緩解群眾“看病遠、看病難”等問題。
此外,在眉山市青神縣,青神醫院集團組建了10支“2+3”縣級專家組和72支家庭醫生簽約團隊開展“三色三級”特色慢病管理服務,在已開展的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慢阻肺4種慢病服務基礎上,年底還將開展重性精神病、腫瘤管理,實現“六病”全覆蓋管理,未來還將探索建立疾病預防、醫療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體”的醫防協同服務新機制。“四川已累計建成167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2023年還將規劃建設100個次中心,并將出臺《四川省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管理辦法(試行)》。”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