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4日電 (王利文 劉剛)近日,在雅安市雨城區實驗小學,一場別開生面的興趣課程正在開展,學生認真學習黑砂知識,親手制作黑砂器具。經過燒制,一件件風格新穎、童趣十足的作品出爐,每一件作品都透露著學生們獨特的創意。

滎經黑砂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品。黑砂陶藝社團指導老師蔣宏介紹,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滎經砂器燒制技藝在滎經活態傳承。通過社團活動,學生感受了非遺文化魅力,傳承了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弘揚民俗藝術,培養文化自信。
近年來,雅安市始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工作來抓,堅持立德樹人,深入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持續組織開展“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傳承紅色基因”教育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勞動美”社會實踐活動、“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雨城區實驗小學副校長田穎表示,在創建省級文明校園過程中,該校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弘揚中創新,把藝術教育作為打造學校特色辦學亮點,重點推進川劇文化、滎經黑砂制作技藝進校園,以邀請文化館川劇演員進課堂普及川劇知識、進行川劇表演,打造滎經黑砂陳列室供學生參觀和實踐等方式,普及川劇表演藝術及滎經黑砂制作技藝。
“本學期,學校對原有社團活動進行了重組和優化,學校目前共有社團70個。”田穎介紹,其中書法社團、朗誦社團、輪滑社團、茶藝社團、動漫設計社團等多個特色體藝團隊大放異彩,涌現出一大批小書法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歌唱家,并在各類比賽中獲獎,真正實現了“人人有參與的機會”“人人有展示的舞臺”“人人有自信的感覺”。

雨城區實驗小學是雅安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拓展學生多角度、多元化學習傳統文化的縮影。而在被譽為“武術之鄉”的名山區,走名山區前進鎮中心小學,隨著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在課間操時整齊列隊一招一式,鏗鏘有力,操場不時響起整齊劃一的“嘿哈”聲。
不遠處的教室里,一首古典音樂縈繞耳畔,一堂茶藝禮儀課徐徐展開。只見同學們身著民族服飾,在茶藝課老師的帶領下一招一式盡顯優雅。茶藝課教師龍悅其介紹,雅安是茶馬古道川藏線的起點,有千年產茶歷史。通過學茶藝、知禮儀、修心性,講授茶文化相關知識,可以讓同學們潛移默化地學習中國傳統禮儀,陶冶性情、沉靜身心。

校長李紹貴表示,結合本地特色,名山區前進鎮中心小學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開設與茶文化有關的興趣小組課程,讓學生體味茶的歷史與文化韻味。用多彩活動讓傳統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學生,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