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4日電 (張艷萍 黃平)新學期伊始,一場獨具匠心的“開學第一課”在瀘州瀘縣城東小學校精彩開展。為讓學生們深入感受非遺的魅力,學校特別將非遺扎染引入課堂,帶給同學們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

課堂上,瀘縣余氏扎染制作技藝傳承人余思思首先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扎染這一中國民間傳統織物染色技藝的悠久歷史、文化價值以及獨特的制作原理。隨后,在老師的示范和指導下,同學們紛紛動手實踐。他們小心翼翼地在刻有“龍文化”主題的刻板上刷上調制好的黃豆糊,并刮到布上印出形狀,經過刮糊后的白布放入天然染料里靜置三分鐘,最后晾干除糊,一幅幅獨具“龍文化”的扎染作品呈現在眼前。
“今天老師教我們如何刻板、染布,我和同學們做了一個龍頭造型,做出來很有意思,我覺得扎染很有趣。聽余老師說每一種非遺都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珍惜、去傳承、去發揚。”瀘縣城東小學校學生黃卓研說。
“通過‘開學第一課’的方式將非遺進行傳承,很好地拓寬了同學們的興趣愛好,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瀘縣余氏扎染制作技藝傳承人余思思說。
通過這堂特別的“開學第一課”,同學們不僅親自參與了扎染的制作過程,領略到了扎染藝術的獨特魅力,更在心中種下了傳承非遺的種子。
“在開學之際,我校邀請了余氏扎染傳承人為孩子們講授扎染知識。孩子們在學習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中了解非遺,也為非遺技藝的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瀘縣城東小學校德育主任袁小玲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