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6日電 (趙姝雯)當前正值春耕好時節,瀘州市瀘縣海潮環都市農業示范區正在加快推進建設進度,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春耕生產也有序推進,一幅“農”墨重彩的鄉村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為貫徹落實瀘州市鄉村振興“一圈一帶兩片”先行區建設要求,瀘縣積極打造海潮環都市農業示范區。該示范區分為占地5000畝的制種+油菜輪作區、占地4000畝的龍眼+大豆套種區、占地3000畝的水稻+小龍蝦共育區三個部分,總面積達1.2萬畝,現在正在平整制種+油菜輪作區的土地。
目前,該示范區正持續完善育秧、烘干、倉儲等配套設施建設,并打造騎行道、步游道、觀光棧道等旅游項目。
這些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后,將帶動海潮鎮紅合村、龍塘村、陳灣村以及周邊群眾發展“農業產業+鄉村旅游”,實現三產融合。
據了解,海潮鎮具有毗鄰市區的區位優勢,經驗豐富、技術成熟的產業優勢,水資源豐富、土地平坦的資源優勢。
海潮鎮黨委書記向德說:“我們充分利用這三大優勢來建設示范區,種出一片新‘豐’景、建出一片美‘園’景、融出一幅好‘錢’景。”
在示范區建設的同時,如火如荼的春耕生產也正在進行中。農人在連片整齊的農田里勞作,一列列公本水稻長勢正好。
“20多年來,海潮鎮的群眾一直都有水稻制種的傳統,以前大家的土地都比較零散,現在新的農業示范區建起來后,村集體統一流轉、規劃土地,村民租地進行耕種,效率大大提高了。”海潮鎮黨委副書記張蕾介紹。
“我從村資公司租了130畝土地來進行水稻制種,現在公本水稻已經培育好,馬上可以移栽了。”紅合村9組村民羅永明自己只有兩畝地,以前他租種的土地相隔較遠,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在趕路上。示范區建成后,他承包了連片的土地來集中耕種,干起農活兒來也輕松多了。
“田地零碎、面積分散,不利于集中授粉,水稻產量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現在集中規劃土地進行連片耕種,有利于機械化生產,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瀘縣先泰現代農業農民專合社負責人趙武藝介紹,專合社也會派出技術人員指導、幫助農戶耕種,傳授制種、授粉、栽種等生產技術,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同時,該示范區還與瀘州泰豐公司合作,讓散戶和種植大戶都能通過“訂單銷售”的模式保障銷售渠道,將水稻種子銷往云貴川乃至全國各地。沒了“后顧之憂”,農戶干勁更足了。
“之后,我們還會繼續打造好瀘縣海潮環都市農業示范區,將園區變景區、產品變商品,吸引周邊市區群眾前來觀景、打卡,力爭在助農增收、農文旅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向德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