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4日電 (吳平華 閆凱)14日,走進安岳縣高升鄉天佛村連片種植的廣闊麥田,放眼望去,金黃色的麥穗在陽光下搖曳生輝,微風襲來,麥浪滾滾,一望無際。麥田間,數臺收割機輪番上陣,在農機手熟練地操作中,一隴隴成熟的小麥盡收“囊”中,小麥收割、麥穗脫粒、麥稈還田等環節一氣呵成。
當前,安岳縣3.3萬畝小麥已成熟,全縣正上下一心,全面奏響小麥豐收進行曲。今年較上年增加0.7萬畝,預計產量高達0.91萬噸,創歷史新高。

“業主總共租了19臺小麥收割機,一臺收割機預計每天能收60-80畝,預計3-4天全部完成收割。”農機手說,利用收割機收割小麥,不僅能節省人工成本,還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麥稈就地粉碎還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優化農業生態環境,為后續種植水稻打下基礎。

楊鄧平,是四川碩農川平農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這1000多畝麥子,都不夠這幾個大家伙‘塞牙縫’。”楊鄧平詼諧地說。此外,楊鄧平在安岳縣石羊鎮、乾龍鎮、通賢鎮等地也種植了將近4000畝的小麥,小麥收割完畢,將會種植水稻,以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效益。
“總共種植了5000余畝小麥,全程采用機械化模式。小麥收割后,直接運往成都進行烘干作業。”楊鄧平告訴記者,關于小麥烘干設備,安岳縣龍臺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也在積極建設,預計不久后便投入使用,可以進一步助力全縣小麥生產工作。
“當前,全縣3.3萬畝小麥已經成熟并進入全面搶收時節,預計在5月底前全部收割完成。”安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稱。后續,安岳縣將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上持續發力,進一步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水平,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