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8日電 (李洋葉南君)風吹麥浪穗飄香,遍地金黃豐收忙。當前,小麥已陸續進入收割季,游仙區各地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作用,開鐮收割小麥,確保顆粒歸倉。
在游仙區魏城鎮,一排排收割后的麥茬被留在田間,轟鳴的機械聲奏響小麥“豐收曲”。數輛收割機正在金黃的麥田里來回穿梭,切割、剝殼、脫粒……在農機駕駛員的操作下,整個收割流程一氣呵成。

“我今年種了一千多畝小麥,今天大概收了100多畝50噸左右的麥子,因為我們家曬麥子、放麥子的地方有限,所以打算拉到鎮上的糧食烘干基地去,那邊又能幫我把收的麥子烘干,又能幫我存放麥子。”宣化村種糧大戶李世幫表示,管烘管存的烘干基地,消除了他的后顧之憂,放心擴種小麥。
“你這批麥子水分還是比較均勻的,質量很好。”“這是今天剛收的,直接運了過來。”魏城鎮糧食烘干基地門口,排起長長的隊伍,多輛運糧車按序依次進行稱重、抽樣、水分檢測等流程。烘干區域內,工作人員正在機器控制面板前設置烘干溫度、時長及濕度。設置完成后,金黃的小麥顆粒便被履帶源源不斷地傳送進烘干塔進行烘干。

“我們基地有兩座烘干塔,每天可以24個小時不間斷工作,一天可以烘干小麥800噸,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預計可以達成兩萬四千噸的小麥烘干量。”魏城鎮糧食烘干基地負責人申超說。
據了解,為了確保小麥烘干后的品質,魏城鎮糧食烘干基地引進國內先進烘干技術。烘干塔內設有七個烘干段,運用履帶將小麥運送至最高處,再自上而下經過七次烘干,最后從下方流出的小麥的濕度便達到了入庫儲藏的標準,能夠大幅度地節省烘干時間。除了提供糧食烘干、倉儲服務,烘干基地還會按市場價標準對糧食進行收購,今年以來,已經收購了三千余噸小麥,總價值七百余萬元。

“我們的服務范圍是覆蓋全游仙,面向全四川,來我們基地烘干的客戶越來越多,烘干量也越來越大。”申超介紹,下半年,魏城鎮糧食烘干基地預計將再建設一座日烘干量六百噸的烘干塔,同時擴大儲藏空間,提升烘干、倉儲能力,進一步助力糧食顆粒歸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