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4日電(伍排勇 朱春悅)秋日的汶川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汶川縣高半山的紅脆李也迎來了成熟上市的時刻。走進田間,一顆顆飽滿多汁的紅脆李在微風中隨風搖曳,正托起當地村民的致富夢。

“我們家的李子已經成熟了,今天請了親戚和鄰居過來幫忙采摘。”9月3日,汶川縣綿虒鎮草坡新村6組村民楊成富家的李子迎來了采收季,一大早村民們便在田間忙著采摘。
沿著鄉村小道走進楊成富家的果園,郁郁蔥蔥的果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紅脆李。由于昨夜的降雨,紅脆李在露珠的映襯下一顆顆色澤鮮艷,紅得誘人,散發著陣陣果香。雖然冒著露珠進行采摘,村民們的衣服早已浸濕,但大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燦爛笑容。
紅脆李進入采收季,為了讓果子能夠盡快地采摘,村民們分工配合。大家起早摸黑,拿著采摘工具忙碌地采摘著紅脆李,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入筐中。一筐筐李子采摘好了,負責背運的村民再將李子背運到選果棚進行篩選裝箱。整個采收現場忙碌有序,一車車李子被打包裝運。

“現在種李子,經濟效益還是可以,今年受氣候影響,李子減產6畝地大概收入有1萬多元,比以前種玉米、蔬菜要強得多。”村民楊成富介紹,自己常年在家務農,以前主要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也嘗試過蔬菜種植,但土地效益一直不高。汶川大地震后,看到全縣大力發展果樹種植,自己也買來樹苗嘗試種植,由于種植沒有經驗,剛發展期間,大家把果樹都種植在邊角地,導致種植的紅脆李效益甚微,后來通過學習種植技術,他也開始規模化種植,目前已經發展6畝地種植。
“我們草坡新村,高半山是以青紅脆李種植為主,順河一帶主要以種蔬菜種植為主。今年我們這個青紅脆李也獲得豐收,青脆李全村的產量達到70多萬斤,預計紅脆李能達到100多萬斤。”汶川縣綿虒鎮草坡新村黨支部書記孟偉介紹說,下一步,村兩委將帶領村民參加各類培訓,讓大家走出去學習產業發展好的村莊,然后回來因地制宜,把全村的產業做大做強。
據悉,近年來,草坡新村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發展機遇,鼓勵村民大力發展適合當地的青紅脆李種植,并通過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等技術培訓,提高果農的田間管理水平,大力宣傳生態種植模式,通過不施化肥、不打農藥,讓生產出的紅脆李更加綠色環保,通過質量保障,爭取消費市場。
目前,紅脆李已進入銷售季。為了確保紅脆李能夠順利銷售,村民們加強與外地經銷商的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紅脆李能夠及時銷售出去。同時,也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線上銷售,讓汶川紅脆李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汶川紅脆李的成熟上市,不僅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也為汶川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紅脆李種植的行列中,而在多年的種植中,汶川紅脆李以其獨特的口感和優良的品質,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