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1日電 (吳平華 張文科)近年來,資陽市工商聯深入貫徹落實“三農”工作和“萬企興萬村”精神,廣泛動員全市商協會組織、民營企業,深入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積極力量。截至2024年7月,全市911家民營企業和商(協)會與472個村結對共建,實施興村項目1081個,累計投入資金19.57億元,固定解決就業2307人,培訓各類技術人員5708人次,公益捐贈707.34萬元、捐物折合677.74萬元。
強化組織領導 聚集興村合力
把“萬企興萬村”行動作為“兩個健康”重要載體,作為助力“拼經濟、搞建設”重要抓手,納入市、縣兩級統一戰線服務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同心行動”重點任務清單,作為高線標準組織實施。
成立市、縣兩級“萬企興萬村”行動領導小組,聯合資陽市農業農村局、資陽市光彩事業促進會、資陽市農發行、資陽市農行印發《關于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的實施意見》,明確抓好“六個結合”、開展“六大行動”的具體措施,確保“萬企興萬村”行動“一盤棋”推進。
與農行資陽分行簽訂《金融服務“萬企興萬村”行動戰略合作協議》,為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將“萬企興萬村”行動納入全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強化結果運用。
突出幫扶重點 提升興村實效
引導民營企業圍繞蠶桑、檸檬、生豬、柑橘等特色產業,進行延鏈、強鏈、補鏈。雁江區圍繞生豬、小龍蝦養殖帶動17個村解決就業320余人、年均增收5000余元;安岳縣圍繞檸檬種植、加工、出口等帶動11萬戶果農戶均增收近1000元;樂至縣圍繞桑樹種植、小蠶育種、生絲加工、桑茶桑果等產業,帶動37個蠶桑特色產業村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
開展脫貧村、鄉村振興重點村等集體經濟“一村一策”產業發展情況調研,通過“一對一”、“點對點”幫扶方式,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參與種養殖、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文旅品牌等合作項目。截至目前,定向向飛龍電器、和平藥業等177戶企業發送113個村村情,達成產業合作項目43個。
圍繞全市295個脫貧村、鄉村振興村,發動執委企業開展重點幫扶,市、縣兩級執委企業興村參與率100%。鼓勵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鄉村延伸發展,探索推廣“企業+”“聯合體+”等模式,全市鞋服企業在30個鄉鎮建成84家衛星工廠,解決就業1.8萬余人。
夯實服務保障 增強興村動力
在全市設立6個“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企業(項目),在資陽觀察“資商風采”刊載“萬企興萬村”行動優秀案例,推薦3家民營企業獲評省工商聯“萬企興萬村”行動典型。 助企紓困解難。常態化舉辦民營企業之家接待日活動,將“萬企興萬村”企業代表納入市、縣兩級統戰部部長溝通協商“面對面”活動,在雁江召開“萬企興萬村”企業專場,收集解決問題困難18個。
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圍繞檸檬、柑橘、蠶桑等特色產業,創新開發惠農e貸-商戶貸、糧農e貸、設施貸等純信用、免抵扣信貸產品,累計發放貸款8500余萬元。
“目前,資陽市“萬企興萬村”行動推進有力有序,但也存在參與度和覆蓋面不足、資源整合不充分、部門協作配合不緊密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強化舉措,務實推動。”資陽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強化宣傳深入發動,加強思想引領,及時報道商協會、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先進典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激發廣大民營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提升參與覆蓋面、影響力,加強部門聯動協作,搭建常態化政企溝通交流平臺,開展好統戰部長溝通協商“面對面”、“民營企業之家”活動,協調解決企業問題建議,提升工作實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