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要依托重慶、成都兩大核心,強化雙城經濟圈內部互動和對外輻射,完善區域路網布局、提升內聯外通水平、持續優化運輸結構,形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
《規劃》提出,到2025年,川渝軌道交通總規模將達1萬公里以上。其中,鐵路網規模達到9000公里以上、覆蓋全部20萬以上人口城市,形成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實現重慶、成都之間1小時通達, 以及“雙核”與成渝地區區域中心、主要節點城市1.5小時通達,與主要相鄰城市群核心城市約3小時通達。同期,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達85%,長江干流主要港口實現鐵路進港。在此基礎上,初步建成“軌道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達成路徑上,《規劃》提出了四網融合、樞紐銜接、運營一體、保障措施等具體舉措。
四網融合方面,重點是以重慶、成都為中心,以成渝主軸為骨架,建設成渝中線高鐵、廣安至涪陵鐵路、南充至廣安鐵路等,打通城市之間鐵路聯系,布局城際和市域(郊)鐵路網,打造內聯外通的干線鐵路網、完善快速便利的城際鐵路網、構建便捷通勤的市域(郊)鐵路網、完善“雙核”城市軌道交通網。
樞紐銜接層面,主要抓手是實現客運樞紐“零換乘”和打通貨運樞紐“最后一公里”。依托成渝、地級市和中心城市鐵路的主客站、輔客站及中間客站,科學布局鐵路樞紐,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高效銜接。科學布局鐵路物流基地并強化與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基地銜接,實現疏港鐵路、鐵路專用線進入港區、物流園區、重點工礦企業。
運營一體方面,重點是建立統一信息平臺,強化各層次軌道交通線路互聯互通、貫通運營和跨線路運營,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提升電動車輛比例。最終實現服務兼容、線路信息共享、線路聯程聯運、客貨并重、功能融合和綠色發展,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和出行體驗。
保障措施上,《規劃》提出,川渝之間要強化統籌協調,共同研究制定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方面的相關政策、法規,創新投資模式,確保相關目標如期達成。記者 王成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