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四川、重慶兩地高院、知識產權局聯合召開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兩地高院以視頻連線的方式發布了川渝地區2022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典型案例。
十大典型案例
“騰訊”占兩個
在典型案例中,網絡侵權糾紛占了較大比例。十大案例中,“騰訊”占兩個。
其中比較關注的是全國首例關于繞過網絡游戲“人臉識別驗證”功能、規避未成年人網絡游戲防沉迷措施的不正當競爭案例。騰訊公司在其運營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多款電子游戲中以“人臉識別驗證”的方式對未成年采取游戲登錄時間限制、游戲時長限制、游戲內消費限制等防沉迷措施。不過,騰訊公司的代理人在“紫羅蘭商城”購買“人臉代過”“人臉續過”“人臉設備刷機包”等商品及服務,可以讓未成年用戶規避網絡游戲防沉迷措施。因此騰訊公司將域名所有者、收款方田某源、魯某進告上法庭。
法院認為,雖短期內未成年用戶繞過防沉迷措施可以給騰訊游戲帶來收益,但長此以往,騰訊游戲的安全性、合規性必然遭受貶損,進而對騰訊的商業利益產生損害。從社會公益角度,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尚處于發育中,需積極引導和保護,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而幫助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措施,不僅損害了騰訊公司的商業利益,而且也有違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立法目的,因此法院判侵權方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35萬元。
未經許可擅自設鏈
蝦米音樂被判賠
另外,在咪咕音樂與蝦米音樂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蝦米音樂未經許可擅自針對咪咕音樂公司曲庫歌曲音源文件網絡地址(URL)設鏈,用戶通過H5頁面可以播放被盜鏈歌曲。
四川高院審理認為,蝦米音樂此舉導致一些消費者無須成為咪咕音樂用戶即可享受咪咕音樂公司提供的相關服務,降低了咪咕音樂吸引用戶、留住用戶可能獲得的商業利益,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法院認為,若放任該行為,將導致數字音樂網絡服務平臺不愿更多投入曲庫的構建,打造規模和特色,一旦吸引用戶流量的音樂資源不足,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最終損害的是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法院認為蝦米音樂構成不正當競爭,依法判決蝦米音樂所屬的公司賠償咪咕音樂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