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1月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民政廳獲悉,四川省民政廳、省發展和改革委、教育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廳和省醫療保障局聯合下發活動方案,從2021年12月底至2022年2月底,各地將多層次、多領域、多角度傳遞好黨委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懷,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確保全省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喜慶安康幸福過節。
據悉,這次活動主要針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易返貧致貧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受災群眾、困難職工、困難黨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三留守”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未參保失業人員等相對弱勢群體,以及各地確定的其他困難對象。

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的重點任務有幾點,分別是:
進家門拉家常,走訪排查困難群眾急難盼愁。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參與、社會力量配合,針對低收入人口、特殊困難群體、相對弱勢群體以及其他困難對象,集中開展一次走訪慰問,通過“進家門拉家常、開冰箱揭鍋蓋、查廚房進臥室”等方式,了解走訪慰問對象棉衣鞋子被子等御寒取暖物資、米面油肉菜柴等生活必需品是否充足。對基本生活存在困難的,要及時給予救助幫扶;情況較復雜、困難程度加重的對象,采取“一人一策”方式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各地要在春節前完成走訪慰問。
送溫暖傳黨恩,確保節前政策兌現落實到位。各地要加大社會救助政策信息公開力度,通過“亮政策、亮清單、亮渠道”等方式,集中組織開展社會救助政策宣傳進社區、進小區,向走訪慰問對象宣講黨的社會救助政策,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各地要統籌好財政資金,確保春節期間救助金在春節前兌現到戶、落實到人。達到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啟動條件時,及時向保障對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
送崗位促就業,引導困難群眾通過就業穩定收入。對就業困難人員,及時提供免費的職業指導、創業指導、職業介紹、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在春節前后,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就業創業專項活動,采取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等措施,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創業,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
送資助控輟學,排查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在校學生。針對困難家庭中的適齡兒童和在校學生開展評估,對存在入學困難和輟學風險的,要及時納入學生資助范圍。各地各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細化完善認定標準、程序和辦法;進一步優化完善學生資助名額及資金分配方案,根據所轄區縣經濟發展水平、財政狀況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分布狀況,差別化確定資助比例、資助標準;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對易返貧致貧家庭子女給予重點關注和幫扶。
送安居搬新居,幫助困難群眾在新家過新年。對申請住房救助的城鎮居民,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納入住房救助范圍;針對農村C、D級危房,符合條件的,要及時納入農村危房改造政策補助范圍;對2021年以來因災倒損房屋恢復重建的,在確保安全情況下,加快工程進度。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力爭春節前,幫助一批具備條件的住房困難群眾搬進新居,在新家過新年。
送健康助參保,提高困難群眾醫療保障可及性。鞏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推進疫苗接種,加強春運期間公共服務機構、交通運輸工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嚴防聚集性疫情發生。為生活困難群眾發放防疫物資,做到解封不解防。做好資助重點人群參保工作。發揮疾病應急救助、大病保險、城鄉醫療救助兜底作用,切實減輕困難群眾負擔。
送關愛解難題,幫助困難群眾鏈接社會資源。發揮社區(村)自治組織作用,協助當地黨委、政府開展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等工作。發揮社會組織的公益優勢、行業優勢、專業優勢、資源優勢,對接困難群眾需求項目,開展社區服務、鄰里互助等工作。依托社工服務三級聯動體系,為有需求的特殊困難群體提供關愛陪伴、心理疏導、探視照料等服務。鼓勵組建成立各類志愿服務隊,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過年過節活動。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暢通社會各方面參與慈善公益和社會救助的渠道,開展多種形式慈善活動,引導慈善資源助力困難群眾脫困解困。
送平安排隱患,保障困難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強對災害性天氣過程的預報、預警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及時排除險情隱患。對發現用電、用氣、用火存在安全隱患的困難家庭,指導幫助排危并落實家庭責任。做好搶險救援救災準備,落實相關應急裝備物資和救災款物并適度前置,確保受災群眾得到及時安置,有飯吃、有衣穿、有干凈水喝、有安全溫暖住所、有病得到及時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