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shouye > 四川日報

融入新格局乘勢而上推進四川高質量發展
2022年01月14日 09:34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分享到: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彧希

  這是屬于2021年的四川高質量發展答卷——

  這一年,從容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四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一年,“神鳥”展翅、“鶴”舞金沙,48.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捷報頻傳:全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716.4億斤,經濟總量有望再上臺階。

  這一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一個個烙刻時代印記的關鍵詞,不斷標注著四川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度。

  這是奮進中的四川。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十四五”開局之年,四川經濟邁出新氣象、見到新成效。

  看數據:經濟大盤“穩”

  2021年12月,省統計局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去年前11月,四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年內首次趕超全國平均水平。

  “趕超”,這是2021年四川的發展姿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省委省政府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內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農業、強工業、促消費、擴內需、抓項目、重創新、暢循環、提質量”工作思路,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去年春節假期后一上班,省領導相繼率隊赴重點建設項目現場調研,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到重點項目建設、重點產業發展,內容扎實,步伐頻切。全年,這樣的調研腳步不停。與此同時,各項政策密集出臺,夯實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

  數據曲線一路攀升:從一季度GDP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到“半年報”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再到前三季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四川的差距不斷縮小。“追趕力度大、速度快”是外界的一致評價。

  至2021年末,各項宏觀經濟指標顯示,四川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經濟總量有望再上新臺階,尤其是可以更好地反映經濟發展延續性和可比較性的“兩年平均增速”,有望跑贏全國水平。

  幾項數據特別引人關注:

  2.02倍——去年底,省經信廳公布了“畝均論英雄”產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效益評價(2021年)A類企業名單,2597家A類企業畝均營業收入是全省均值的2.02倍;同一天,2021年四川制造業企業百強榜單出爐,營收超百億的企業達22家,比上年增加3家。

  8538.6億元——去年前11月,四川外貿進出口總值創新高,“質量、規模、效益均得到明顯提升,呈現出以機電產品占主要地位、民營企業活躍、部分市州快速增長、進出口比例進一步平衡等鮮明特點。”成都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79.7%——這是截至去年11月末,四川金融機構的存貸比,創2008年以來新高。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存貸比持續攀升,表明金融機構對四川經濟社會發展、金融生態和企業項目持續看好,認可度較高,信貸資源更多向本地傾斜。

  看發展:區域格局“變”

  這兩天,正在舉行的市州兩會陸續傳來好消息——2020年GDP總量首度突破3000億元的綿陽,2021年發展勢頭不減,百億產業項目接踵而至,新型顯示、汽車等產業鏈條不斷延伸;三江交匯處的宜賓,在連續兩年GDP增速全省第一后,去年經濟總量有望躍上新臺階……

  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近年來,四川深入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持之以恒推動各區域共同繁榮發展。

  成果正在顯現,回顧去年前三季度:看總量,“主干”成都表現繼續亮眼,綿陽、宜賓攜手邁過2000億元門檻;看增速,9個市去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的7名“種子選手”表現不俗;看動能,多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成為固定投資的主要增長點。

  將視野放大,經濟地理重塑,還得益于四川搶抓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乘勢而為、蓄勢而上。

  過去一年,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引領,四川推動完善基礎設施新布局、塑造區域協同新格局、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創新驅動新優勢、形成全面開放新態勢,不斷提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位勢。

  項目共建、產業共興、民生共享、生態共治……一年間,川渝“大合唱”不斷加強:據不完全統計,兩地各部門、各市州區縣、各領域共已簽署合作協議500多個,合作數量之多、層級之寬、密度之高、范圍之廣,前所未有。

  去年5月27日,重慶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2021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40個重大項目,涉及總投資超千億元。

  去年12月14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啟動,在全國率先以“經濟圈”為載體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2021年第一天,由重慶和成都共同創立的國內首個兩地合作開行的中歐班列品牌——中歐班列(成渝)號開出,駛向歐洲大陸。一年間,中歐班列(成渝)開行量超4800列,已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運輸貨值最高、區域合作最廣泛、運輸最穩定的中歐班列。

  格局之新,帶來發展之新。1月12日,一份來自四川省統計局和重慶市統計局的聯合研究顯示,成渝地區雙核經濟輻射能力總指數達96.61,在參與評價的西部相關都市圈中排名第一。

  看底色:創新與綠色“新”

  2021年1月13日,設計時速超600千米、世界首臺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在川啟用,將為軌道交通帶來前瞻性、顛覆性變革。

  2021年12月30日,東方電機自主研制的13兆瓦海上永磁直驅風電電機完成各項測試試驗,順利通過第三方型式試驗認證,標志著亞洲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永磁直驅風電電機成功研制。

  一頭一尾,創新的動力,持續注入四川高質量發展肌體。作為科教大省、軍工大省,2021年,四川首次以省委全會形式安排部署創新發展工作,并出臺“科創十條”。“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正成為全省共識。

  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建設天府實驗室,啟動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建立職務科技成果退出國有無形資產管理機制……一年來,四川創新發展舞臺上成果不斷涌現: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開工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接受專家組驗收、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項目開工。

  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創新熱潮涌動,經濟活力迸發。去年前9月,我省規模以上工業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2833.3億元,同比增長21.1%,比規上工業高出3.8個百分點。

  發展背后,還有不斷夯實的綠色發展新“底色”。至去年底,四川1.6萬余名退捕漁民實現上岸,完成211家化工企業搬、改、關和重組;全省森林覆蓋率達40%,比2016年高3個百分點;在去年10月的全國空氣質量排名前20名城市中,四川8地上榜。

  2021年底,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提出: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牢牢把握將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的著力方向,加快推動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綠色低碳優勢產業新“賽道”上,四川全面開啟“加速跑”。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色9 | 最新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福利 | 在线亚洲精品专区人妖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