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多次擴能改造 成渝鐵路“成長記”
70歲的成渝鐵路仍在忙碌。它是國家規劃西部陸海新通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南向班列的通行之路。至今,貨運量仍逐年上漲。
從初建到現在,70年間,成渝鐵路經過了幾次擴能改造,運能不斷擴大。
強化“主動脈”
干線多次擴能改造
建成后很長一段時間,成渝鐵路上的列車牽引車為蒸汽機車,因動力有限,開行的列車對數也有限。但成渝鐵路客貨運極其繁忙,火車北站(成都站)老售票員楊世賢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售票員交接班時“點鈔都要一兩個小時”。
對成渝鐵路進行電氣化改造,需求日益迫切。1977年,成渝鐵路電氣化技術改造正式列入國家基本建設計劃;次年3月起,成渝鐵路電氣化工程由西向東分段施工。
到1987年,成渝鐵路全線電氣化改造完成,成渝鐵路全線通過能力從每日31.5對列車增至45對,列車牽引定數由1500噸提高到2720噸,運輸能力由610萬噸/年提高到1300萬噸/年,西南地區鐵路運輸緊張狀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2002年5月,內昆鐵路全線通車,成渝鐵路成都至內江段連接內昆鐵路,形成了川滇、成貴鐵路新通道。車流增加,運輸需求增長,該路段的擴能改造也勢在必行。
2004年,成渝鐵路成都至內江段(也稱“成渝鐵路西段”)應急擴能改造啟動。當年10月底,成內段全段大功率機車牽引電力改造工程竣工,成內段貨運能力得到較大提升,成都經內江至貴州六盤水方向出川貨運能力同步也得到較大提升。
延伸“毛細血管”
相繼修建109條專用鐵道、專用線
除了干線“主動脈”,成渝鐵路線上如“毛細血管”般的鐵路專用線也在不斷新建、生長,打通連接干線和企業或需求方的“最后一公里”。
資料顯示,“一五”計劃時期,修建了重慶鋼鐵公司專用鐵道、與重慶南站接軌的九龍坡碼頭專用線,以及成都東站接入成都東郊工廠、單位的專用線等10條鐵路專線。
此后,為了滿足三線建設時期的工業發展需求,成渝鐵路沿線的鐵路專用線數量更是激增,相繼修建了109條專用鐵道、專用線,其中,運量100萬噸以上的有7條。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近年來,成渝鐵路的部分專用線廢棄,但又新建了不少專用線。
比如,由于鐵路生產力布局調整和地方政府發展規劃,四川境內的洪安鄉站從2005年逐步減少客運業務,開始部署危險貨物運輸,油專線、化工專線等6條危化品專用線陸續建成。
現在,洪安鄉站已經成為成都市及周邊地區主要的危險化學品集散地,每天都有成列的化工用品到達,再由汽車轉運至全省、全國各地。
記者 王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