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開傷員衣領,打開氣道,判斷呼吸,再進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5月11日下午,成都市成華區青龍街道東林社區的居民孫建波(化名)在海濱公園小河溝旁實地體驗救助“落水者”(人工模型)之后,連連感嘆:“這種身臨其境幾近‘真實’的體驗,我還是第一次,我們就需要這樣的場景體驗。”

今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為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切實提高社區防汛搶險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當日下午,東林社區積極行動,開展了一場“守護安全”應急演練活動。活動中,在該社區黨委書記劉春燕帶領下,社區微網格員、物業、志愿者等社區應急隊伍成員,周邊商家、居民朋友等共60人參與到此次演練中,旨在通過檢查防汛應急預案,熟悉防汛救災工作,掌握相關技能及器械使用,以此保證汛期安全泄洪,保障該社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現場模擬落水實景
讓受益居民贊不絕口
“在河邊救助落水者時,能在岸上救的,就不要下水去救,我們可以通過拋救生圈或是拋繩救援的方式進行……”當日下午2時30分,在演練現場,安全講師李遠森正向該社區參與活動的人員講解著穿戴救生衣、使用拋繩包及救生圈等技能。

“如果發現落水群眾,水位淺,水流急,我們可采取跑救生圈或是拋繩實施救援。”在面對落水者時,時間就是生命,李遠森告訴大家還可以攜帶安全繩平跳入水,采用攻擊式游泳方式從后面或側面接觸落水者,抓住落水者并固定后,觀察手迅速將攻擊手和落水者拉上岸邊。

“發現口腔里面有異物的情況下,在清除異物后,我們應迅速的做兩到五次的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按壓……”與此同時,李遠森還和安全講師游賢貴為參與者們模擬了有人落水時的實景,岸上的人利用救生設備救人,對溺水失去意識和呼吸的落水者進行心肺復蘇。此外,現場還組裝了抽水設備,利用抽水機搭建應急排澇設備,抽水排澇。

“太精彩了!這次社區開展的防汛應急演練組織得很好,現代化水平很高,特別是安全講師帶著設備上陣救人的場面令大家印象深刻。”該社區居民劉紅梅(化名)在現場觀摩后贊不絕口。

演練有效提升居民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社區將繼續營造平穩安全的居住環境
不僅如此,參與此次活動者還來到東林景憶A區,利用防汛沙袋,迅速在商鋪門口筑成了一道長5米、高0.3米的堤壩,以此模擬減輕內澇對商鋪的影響。

“此次我們社區開展的防汛應急演練,本著‘以練為主、貼近實際’的原則,以現場實景方式進行,在安全講師的引導下通過實地救援落水者、對落水者進行人工呼吸等,引導居民們掌握相關技能及器械使用,完整呈現了災害處置全過程,也全方位提高了我社區應急救援隊伍防汛搶險救援水平。”東林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鄭龍表示,該社區非常重視轄區安全教育工作,在社區黨委的帶領居民參與下,共同開展了防災減災培訓和實操,有效提升了轄區居民、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努力做到了“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通過這次活動,東林社區將持續推進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繼續營造出平穩安全的居住環境。”(王小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