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語】
2024年,我們一起走過春夏秋冬,一道經歷風雨彩虹,一個個瞬間定格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難以忘懷。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
跨年之際,四川新聞網“成都市工商聯2024展開說說”系列報道調研采訪團隊數次走進成都市工商聯,通過定格民營企業共筑城市“蓉耀”、共享發展“蓉光”的瞬間,領略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建設者的風范。
“民營經濟的搖籃”在成都,當下,這里的民營經營主體占全市經營主體的96%以上。
聚焦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大力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和“立園滿園”專項行動,在“蓉商”培育進程中,成都市工商聯高度重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于去年6月份在副省級城市里率先設立法律服務部。
民營企業家要樹立法治思維,做到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
去年12月27日,“此舉旨在促進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提升和優化,持續探索新時代民營經濟領域‘楓橋經驗’。”成都市工商聯法律服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首先是普法,這是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第一步……
“上了一堂生動而接地氣的普法課”
“由于不熟悉當地法律法規,在出海經營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法律風險。”
“在處理涉建筑企業被保全案時,可否通過先行調解程序化解糾紛。”
“加強對老賴的懲戒力度,保障勝訴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盡早兌現。”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集中審理、快審快結涉二手車糾紛……”
就大家的發言,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當場給予專業且詳盡的積極回應。
當時,來自35家民營企業、商會和5家基層工商聯的在場代表紛紛表示:“上了一堂生動而接地氣的普法課”。
這一場景,發生在去年9月11日成都商會大廈里。
彼時,以“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為主題,成都市工商聯聯合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座談會。在與會代表的見證下,雙方還簽訂《關于建立人民法院與工商聯溝通聯系機制的工作意見》。
近年來,成都市工商聯與市檢察院、市司法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建立健全常態溝通聯系機制,打造出“一大聯動平臺、四大工作機制”的民企法律服務品牌,架起一座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連心橋”。
以企業合規“小切口”推動營商環境“大服務”
去年5月,秉承“合規先行、共謀發展”的理念,成都市工商聯批復成立成都市企業合規促進會(簡稱:合規促進會)。在采訪中,成都市工商聯法律服務部負責人表示,鼓勵民營企業對標國際ISO37301合規管理體系認證標準,合規促進會將助力企業開展“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合規,特別是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合規交流。
開展“法律三進”活動,推薦220家企業、商會與140名“護企檢察官”結對開展“檢察護企行動”,幫助解決困難70余項。
商會調解是服務會員企業的重要抓手
作為工商聯促進“兩個健康”、推動所屬商會改革發展的創新載體,商會調解是商會服務會員企業的重要抓手。在建設“楓橋式”商會的進程中,成都市工商聯在市縣兩級建立10多家商事調解組織,去年調解案件有3000多件。其中,先后指導成都鹽城商會、成都福建商會、成都廣元商會等為會員企業開展糾紛調解170余次,涉及金額9000余萬元,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有1個案例件被全國工商聯納入全國百家商會調解典型案例中。
在“法護蓉商”行動中,通過組織法律服務專委會的專家學者,先后維權幫扶12家商會企業,解決了涉及金額上億的案件。
此外,成都市工商聯高度重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連續6年配合全國工商聯開展“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形成成都市營商環境建設分析報告,相關建議被成都市政策文件吸納,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貢獻了工商聯力量。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1月17日,成都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將認真落實市委關于營商環境建設各項工作部署,著力推動企業合規經營,深化清廉民企建設,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加強涉企領域重點問題研究,助力全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