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0日電 (鄒星雨)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充分利用林業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森林產品價值轉化實現路徑,形成“林業+”產業發展模式,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區“森林糧庫”發展面積14.1萬畝,實現總產值9.7億元。先后創建為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縣、國家森林城市、全省農民增收新產業新業態示范縣。
林業+中藥材開拓綠色發展路徑
作為秦巴山區腹地典型農業區,昭化區內林業用地面積達124萬畝、人均擁有林地面積5.16畝、活立木蓄積831.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6.27%。
“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區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并以茯苓產業園區為試點,創新推行‘種一輪三’發展模式。”昭化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發展模式通過一年種植茯苓、三年種植天門冬、黃精、虎杖等短期見效的中藥材,成功實現茯苓生長環境仿野生化,在提高林地使用率的同時,還提高了林分質量、降低了森林火災隱患。
據悉,昭化區通過茯苓產業園區,示范帶動全區年均發展森林藥材6.4萬畝,產量長期保持在2.35萬噸以上,中藥材產值達3.48億元。
昭化區“翠竹長廊”、王家鎮食用菌產業園……除此以外,昭化區還充分利用竹林、木材等現有資源,發展竹筍、香菇、靈芝等森林蔬菜。同時,該區還培育引進了四川俊業、四川瞻鳳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食用竹筍、鮮食香菇、靈芝初深加工。
去年,昭化區共發展森林蔬菜1.9萬畝,實現產量1.7萬噸,實現產值8000萬元。
林業+養殖打造發展“綠色引擎”
“咯咯咯……”在位于昭化區紅巖鎮天星村的拱·昭林禽(菌)生態循環融合示范園內,一座座大棚規范有序,樹林里不時傳來陣陣雞鳴聲。
為有效拉長林下經濟產業鏈條,昭化區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引進浙江信德農牧在紅巖等鎮開展森林養殖,采取“林禽+林菌+林藥”相結合的農業生態循環建設方式,充分利用現有林木資源,通過“雞吃蟲+蟲吃糞+糞種菌”的發展模式,開展林下(間)土雞特色養殖16萬羽,日產雞蛋12萬枚,并銷往香港、杭州等一線城市,實現產值4000萬元。
“林下養殖的發展模式充分利用了我區森林資源和林蔭空間優勢,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實現了群眾增收,最大限度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以林養殖、以養促林的多贏局面,實現了經濟生態‘雙豐收’。”昭化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2年,昭化區發展森林養殖土雞400萬羽、蜜蜂1.6萬箱,產值達4.2億元。
林業+旅游探索生態“致富密碼”
“這是一趟非常有意義的旅行,不僅可以欣賞林間美景,還能吃到正宗的藥膳。”這段時間,前往昭化藥博園的游客絡繹不絕,他們漫步其中,或興致勃勃地和朋友討論中藥材的種類,或悠然自得地體驗田園風情。
據悉,昭化藥博園是昭化區林下中藥材省級現代林業園的迎客核心區,種植近500余種中藥材,擴建3000平方米中藥材處理基地,配套建設有游客中心、科普館、露營基地等林旅康養主題景觀10處。
“我們以昭化藥博園為核心,建成了占地面積達5000畝的森林藥材庫,不僅可以為林農帶來經濟效益,還能保護森林資源。”昭化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通過林下仿野生栽培模式發展淫羊藿、菖蒲、虎杖中藥材產業,實現了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與國家儲備林建設的高度契合。
2022年,該園區實現總產值9500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3.5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萬元,年均接待游客44.26萬人次。
融合發展“森林旅游”。近年來,昭化區深度挖掘森林資源“綠肺”“氧吧”功能,大力發展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生態露營、研學教育等特色項目,推動園區變景區、產業變景點、基地變研學。多年來,已成功建成AAA級林業園區2個、省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個、省級自然教育基地2個。
“天府森林糧庫”是“天府糧倉”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昭化區將充分利用林業資源優勢,以林長制為統領,統籌抓好“森林+”文章,以生產綠色化、產品特色化、經營融合化、裝備現代化、全程科技化、服務便利化為取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建設好“天府森林糧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