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家湘在家看資料。 王磊 攝
(四川統戰人說統戰事)臺胞林家湘:臺盟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積極推進兩岸交流
中新網成都11月26日電 (祝歡)“臺盟成都市支部委員會盟員在融合兩岸人民親情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推動了蓉臺兩地民眾往來。”近日,臺盟成都市支部委員會原主委林家湘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一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圓滿。
出生于1935年的林家湘曾擔任臺盟成都市第二屆支部委員會主委、成都市第二屆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四川省人大代表等職。雖已至耄耋之年,但談及過去,這位老者的思路仍然十分清晰。

林家湘接受采訪。 王磊 攝
林家湘的父親林鏗生曾任臺灣旅京同鄉會會長,臺盟華北總支部主任委員,臺盟總部理事、駐京辦事處主任,并于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解放戰爭時期,林鏗生還利用自己的身份掩護遭到國民黨反動鎮壓的受難學生。林鏗生從一個資本家到下定決心跟黨走的改變,給林家湘帶來了很大的感觸。
“父親的一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黨的愛國統一戰線的巨大作用,也使我深刻認識到黨的愛國統一戰的確是保證革命和建設勝利的法寶。”林家湘表示,在此背景下,從小耳濡目染的他在思想上積極進步,并于1950年參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據了解,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臺盟)是由臺灣省人士組成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臺盟的構成具有一些特殊性,是由在大陸的臺灣人構成,所以在祖國和平統一工作中,臺盟具有特殊作用。”林家湘介紹道。

林家湘接待臺胞時的合影。 受訪者供圖
臺盟在成都建立基層組織的時間相對較晚,1988年臺盟成都小組成立,林家湘參與了籌備工作,1991年,臺盟成都市支部第一次盟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臺盟成都市支部的成立,林家湘當選為臺盟成都市支部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委。在1997年召開的臺盟成都市支部第二次盟員大會上,林家湘當選為臺盟成都市支部第二屆委員會主委。“這時,臺盟成都市支部的盟員也從最初幾個人發展到了13個人。”
廣泛收集意見、進行調查研究、建言獻策……臺盟盟員們為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建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林家湘提出的《應制定四川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條例》《關于<僑法>修正案》等議案均被采納,為地方法規建設做出了貢獻,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祖國的快速發展和海峽兩岸的關系進一步加深,海峽兩岸的民眾逐步恢復自由往來,臺盟成都市支部的盟員也加大了和島內的聯系。“我通過書信和在臺灣的親友聯系,在接觸過程中向他們介紹我在四川的情況。”林家湘表示,當時主要以個人交往的方式,讓在臺灣的親友了解大陸的發展和生活。
近年來,各類惠臺措施頻繁出臺,兩岸經貿往來成果頻出。臺胞在成都工作、生活都越來越方便,扎根祖國西部的人也相應增多。對此,林家湘滿是感慨。“惠臺政策都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臺商來到成都投資。希望未來有更多臺灣人到成都來工作、學習和生活,促進兩地經濟發展、文化交流。”
“希望年輕人要加強政治學習,在思想上要樹立起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談到對年輕人的期盼時,林家湘將政治學習放在了首位,他還希望臺盟的青年盟員能夠加強和島內民眾的交流,增強島內民眾對祖國的認同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