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2日電 (劉剛 康俊梅 唐人杰)近年來,雅安市漢源縣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采取“四抓四提高”的工作舉措,形成社會保障合力,“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抓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競爭力。近年來,漢源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農業農村、住房和城鄉建設、總工會等部門聯動,針對農業種養殖、外出務工、自主創業等群眾就業務工需求,精心開設果樹栽培、嬰幼兒教育等培訓課程22個,采取“靈活開班、集中授課、結業推薦”的方式,促進各族群眾技能在手、本領在身、就業有路、競爭有力。
抓資源對接,提高轉移就業率。統籌推進縣、鄉、村三級勞務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了1個縣級勞務服務中心、32個勞務服務點、20個綜合勞務服務站、46個集體(個人)勞務公司和117名村(社區)勞務經紀人協同促進各族群眾就業的服務格局,“線上+線下”和“日間+夜間”精準推送匹配就業崗位1.67萬個,實現全縣各族群眾轉移就業規模達7.68萬人。
抓全民參保,提高養老保障力。持續開展“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采取“專班推進、四級聯動”的方式,進鄉村組、進企業、進社區廣泛宣傳,引導各族群眾參保繳費,實現全縣基本養老保險群眾參保率達93.4%。
抓欠薪治理,提高社會和諧度。打造“全覆蓋”勞動監察網格服務體系,形成1個標準化縣級服務中心和21個片區、6個重點領域協同治欠的格局;采取“領導小組統籌、部門監管、網格員管理”的三級管理模式,聯動行業主管部門“拉網式”開展婦女權益保護、和諧勞動關系春風行動等專項“治欠保支”活動,追發勞動者工資450萬元,有力保障了各族群眾的勞動權益,維護了社會和諧。今年9月,漢源縣榮獲雅安市“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