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月11日電 (鄒立楊)2023年,瀘州瀘縣始終立足“四心”工作定位,認真落實“4321”工作法,結合新時代“兩個健康”省級示范縣創建,大力開展“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等專項行動,“瀘商回引”“有困難找工商聯”等系列行動,助推“東翼”瀘縣建設邁出新步伐。
用心用情,提供最優服務
以強力推進“有困難找工商聯”為突破,構建服務民營經濟的長效機制。建立包聯機制、主動服務。制定“1+3+N”工作方案(1個總方案,3個專項方案,N個子方案),出臺縣領導聯系商會、企業等制度4個,由縣領導牽頭服務企業。選聘“營商環境觀察員”20名,專職下沉企業搜集問題訴求。選聘駐企專員28名,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務。創新會商機制、精準服務。定期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和統戰部長與企業家面對面活動,收集融資招工、要素保障、涉企檢查等問題301個。分層分類召開動員部署、工作推進等會議84次,協調解決問題272個。完善督導機制、高效服務。將異地瀘州商會的推介座談等納入2023年招商引資重點任務清單,把“瀘商回引”“總部經濟”指標量化納入全縣目標考核體系。由縣委統戰部、工商聯和縣目督辦牽頭,采取“三單一環”方式,共同開展督導。
聚焦聚智,整合最優資源
以扎實推進“兩個健康”示范創建為契機,打造服務民營經濟瀘縣樣板。整合信息平臺。整合新媒體等平臺7個,開辟“愛瀘縣”政企服務綠色通道,推送惠企政策、信息3000余條次,組織企業舉辦專場招聘23場,推送縣內就業崗位1萬余個。整合“產業、資金、人才”回引共建平臺30個,梳理“一產業一圖譜”,邀請專家開展產業分析,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延鏈補鏈。梳理政策禮包。系統整理各級惠企政策,形成《惠企政策匯編》和辦事指南;開展轉供電環節電價專項整治,為企業年節約電費支出4000萬元;爭取直供氣政策落地,為企業節約生產成本2000萬元;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為企業減稅降費10億元,辦理制造業小微企業稅費緩繳1.39億元。強化金融支持。召開政銀企融資對接、銀企座談等會議40余次,深入推進“酒城同心·金融速貸”信貸服務工作,協助企業辦理貸款30筆,支持661家中小微企業融資4.42億元,向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過橋資金2830萬元。協調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實行續貸展期、調整還款計劃等,涉及市場主體2600余戶,貸款26億元,優惠利息1600余萬元。
群策群力,打造最優環境
以深入推進政企共建為抓手,為非公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打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設立企業服務專窗,提供“一站式”“線上+線下”服務,特別是在企業開辦、項目建設方面落實陪同幫辦,涉企事項實現“小時清單制”辦理,分類化解企業歷史遺留問題41個。打造公正有序的法治環境。召開“深化法治服務·助力兩個健康”政企共建工作推進會,縣總商會與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19個部門簽訂共建框架協議,出臺配套制度13個,建立“法援+園區”等機制4個,向民營企業開展法律援助等171次、“法治體檢”5次,為民營企業節約法律服務費用30余萬元。檢察院+工商聯“雙藍同心”共建品牌,受到省工商聯、市委統戰部領導肯定性簽批。打造尊商重企的社會環境。推薦優秀民營企業家188名擔任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邀請民營企業家代表參與重大經濟政策。召開瀘縣企業家座談會,搜集百強縣創建、化工園區建設、“總部經濟”等意見建議79條。積極宣傳瀘縣企業家在抗震救災、疫情防控、經濟發展中的先進事跡,大力倡導尊商重企、創新創業的良好風氣。(完)